村上隆

村上隆1962年2月1日)是一位日本艺术家。他曾就学于东京艺术大学

村上隆
2010年村上隆在凡尔赛宫
出生村上隆
(1962-02-01) 1962年2月1日
日本东京都板桥区
国籍 日本
知名于当代艺术
运动超扁平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他是受日本动画日本漫画影响而专注于御宅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后现代艺术风格——超扁平(Superflat)运动创始人。其灵感源自众多古怪的浮世绘艺术家和金田伊功于1983年发布的动画作品《Harmagedon》。曾获东京艺术大学颁发BFA、MFA及PhD。1996年他在东京创办了HIROPON工厂,之后演化成现时的Kaikai Kiki有限公司,一所大型艺术生产的艺术管理公司。他曾于多个世界著名的展览场地举行展览,包括2001年在东京当代艺术馆、2002年在伦敦蛇型艺廊、2007年洛杉矶当代艺术馆及2008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等。2003年他为路易·威登创作出彩色图案皮具,将其个人艺术事业推至高峰。现时,他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客席教授

生平

学生时期

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的早期作品于1992年在东京的火星画廊展出。照片由Ithaka Darin Pappas摄

基于自小对动画的兴趣,高中毕业后的村上隆本来想以动画师作为终生职业。然而他在入行时遭受挫折,把心一横决定继续进修,落第两次大学入学试后终被东京艺术大学录取学习日本画。1986年,他以《侧面的自画像》作为自己的毕业作品。两年后,村上隆本来想在大学以研究生的身份继续硕士课程,却因为教席的问题,放弃了当日本画画家。 1991年,他首次举办名为「TAKASHI, TAMIYA」的个人作品展,并开始以当代艺术家的身份出道。[1]

纽约发展

1994年,Murakami获得了亚洲文化理事会的奖学金,并在纽约市参加PS1国际工作室项目一年。 在此期间,他受到了西方当代艺术家Anselm Kiefer的高度启发,特别是Jeff Koons等艺术家的模仿。 他创建了一个小型工作室,与日本的Hiropon工厂一起,成为他的公司Kaikai Kiki的先驱。 回到日本后,他将发展艺术实践背后的内核理念,定期在欧美各大画廊和机构展出。

回流日本

早在日本战后日本缺乏一个可靠和可持续的艺术市场时,村上就表达了自己的失望。正因如此,他制定了一个策略,首先在西方艺术界树立自我,然后回到日本,在这个过程中创建一个新的艺术市场。为了创造植根于日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但在国际上仍然新鲜且有效的艺术,他开始寻找可以被认为是“日本独特”的东西。在结束了“高”艺术的元素充其量混淆后,他开始专注于日本的“低”文化,尤其是动漫和漫画,以及宅男的较大的亚文化。他的艺术风格和图案(可爱/令人不安的动漫风格,色彩鲜艳,平坦,高光泽的表面,真人大小的动画雕像)来源于这一战略[2]。这从他2000年在他的异想天开的宇宙球被展示在收集檀香山艺术博物馆。

个人风格

村上隆先后以「超扁平」、「幼稚力」等字眼,简单概括了自己的作品风格。村上隆很诚实的把日本御宅族热爱的漫画、电玩和卡通动画和日本特有的情色文化不羞涩的将它放大与贩卖,而且村上隆不只一次提到,日本整个社会就是「超扁平」。

《超扁平宣言》

在1996年第二届亚太三年展《Present Encounter》中,村上隆以作品《Mr DOB》,发表《超扁平宣言》。他开宗明义说到:「将来的社会、风俗、艺术、文化,都会像日本一样,都变得极度平面(two-dimensional)……今天,日本电玩和卡通动画最能表现这种特质,而这些又在世界文化中具有强大的力量。」村上隆认为经历战后经济泡沫沙林毒气事件等社会压力后,现实幻灭与心理机转造就日本社会之所以转向喜爱可爱甜美的扁平化趋势。他的宣言使东方平面艺术挑战西方艺术史,让卡漫艺术成为全球艺术史的一支重要流派。

特色和主题

村上隆的作品形象扁平,从外表看起来既像玩具模型,又像玩偶,集合可爱、性幻想与极端暴力于一身,带有浓厚的卡通漫画色彩,却同时在影射日本文化内涵。作为艺术品,它们又很难跟商业画清界线,既现代又能追溯传统根源,时有浮世绘琳派的风格,并且人人都能亲近欣赏。可爱诡异的漫画式图像其实在嘲讽越来越肤浅浮面的大众文化,扁平而且欠缺深度,也就是这样玩味戏谑背后的严肃和批判,让他成为目前国际上最热门、也最具有争议的艺术家之一。

《幼稚力宣言》

2003年,村上隆发表新宣言《幼稚力宣言》,并为自己的动漫作品下个定义:「动漫的审美体验是独特的,它会打动你未泯的童心,激起你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村上隆继续以手段化的方式、孩童般的演绎来述说成人世界的话题;在以日本为中心的潮流文化语境里,通过他独特的视觉符号,表达了青春的美和残酷。同年的春夏季时装秀上,村上隆的「熊猫」「樱花」图案在路易‧威登的皮包上登堂入室,开展了他艺术商品化的企划。

艺术商品化

村上隆有与诸多潮流品牌合作的经历,包含为知名潮流品牌Supreme范斯(Vans)设计滑板,也曾与Off-White品牌设计师维吉尔·阿伯拉赫合作推出联名系列,与哆啦A梦还有UNIQLO一起合作推出主题联名等。2003年,村上隆首次与法国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合作推出 Murakami Multicolore 系列手袋 (Multicolore、Monogramouflage、樱桃、樱花、字母包等)长达13年,直至2015年随着设计师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卸任设计师之后终止了合约。

2008年,他的一座公仔作品《我的寂寞牛仔》,卖出1516万美元,创下同商品的天价纪录。[3]作品利用玻璃纤维而制,展示一名年轻男子阴茎勃起,射出的精液成套索状。在他的《艺术创业论》中,村上隆毫不拐弯抹角地诠释他自我成功的道路:「找到欲望的方向,向前奔跑」,并说过他「要金钱的力量」。他经营的艺术创作公司在2011年营业额高达三亿美元;他的作品《727》以超过一亿日圆高价卖出,让他成为日本作品拍卖价格最高的现代艺术家。

评价

由于村上隆的作品风格,既豪放又色彩缤纷,有时还会带点淫亵的玩味,并非人人皆能接受。比如说,2010年村上隆在法国凡尔赛宫搞自己的个人作品展,便遭受一些民众的反对。「村上隆与公司无权在凡尔赛中办展览。」在名为「我爱凡尔赛」( Versailles Mon Amour)的网页,不少人留言反对村上隆在凡尔赛宫的展览,至今收集了逾 3,500个签名支持。该网站说:「凡尔赛宫不是让你作秀的地方,是我们历史与文化的象征之一。」[4]另一个文化组织「凡尔赛保衞协调」( Versailles Defence Coordination)亦有类似的签名活动,有超过4000人支持,组织负责人甚至认为村上隆今次展览是「非法的」。法国前王室后裔曾以展览侮辱其家族历史为理由,向法庭申请禁制令,但并未获接纳。[5]

凡尔赛宫总监、前文化部长阿亚戈则为村上隆平反,指抗议的人皆是极右原教旨主义者和极保守派人士,视凡尔赛宫为法国王权时代的遗物,敌视现代化,与现实脱节。他指今次展览展出的作品都经过仔细挑选,保证老少咸宜,包括雕像《椭圆形的佛像》和色彩斑斓的雕塑《 Flower Matango》。他希望让参观历史建筑物的游客有机会接触他们不大认识的艺术。

教育推广

GEISAI

自2002年以来,村上隆举办了独特的艺术博览会 GEISAI,让艺术同业直接参与。GEISAI每年举行两次,目前已在东京、台北、迈阿密等地举办过。GEISAI允许展出的艺术家制定自己的展位,而不会对作品作预先筛选,并可以直接与潜在买家交互。[6]

KaikaiKiki

日本的Kaikai Kiki有限公司(2001年),纽约的Kaikai Kiki纽约有限公司(2001年)和洛杉矶的Kaikai Kiki LA有限公司(2010年)。 Kaikai Kiki执行村上的各种艺术活动,由办公室和制作室组成。除了处理村上的作品和项目的制作和推广之外,还负责管理年轻艺术家的职业生涯,组织国际艺术项目,制作和推广商品,处理艺妓艺术博览会的组织和运作。 在获得了国际上的成功和认可之后,Murakami一直致力于培养和支持日本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事业。他把这个操作与唱片公司的操作相提并论,提供了后勤支持和实用的职业建议。通过这一努力,他也试图在日本创建一个原创和可持续的艺术市场。 2008年,Kaikai Kiki将东京办公室下面的地下室空间改造成了一个艺术画廊。 Kaikai Kiki画廊不仅为其管理下的艺术家举办展览,还举办了Mark Grotjahn和Friedrich Kunath等国际知名人士的展览。所有的展览都由村上策划。 名为Hidari Zingaro的第二个画廊于2010年开业,现在已经扩展到东京Nakano的Nakano百老汇购物中心的四个地点。

著作

  • 《艺术创业论》(ISBN 9787508618296)
  • 《艺术战斗论 : 你也可以成为艺术家》(ISBN 9787538737820)

相关链接

参考数据

  1. .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1).
  2. 后藤仁 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日语)(英文)
  3. . [200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5).
  4. . [2012-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5. . [2012年6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4月28日).
  6. , Kaikai Kiki Co., Ltd., [August 9,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6)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