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能

李德能英語:1960年10月4日),是香港足球評述員,亦曾是香港賽馬會媒介傳訊經理、香港康體發展局體育資訊經理[2]。他是體育評述員何鑑江的徒弟[3][註 2]。另外擔任2019年至2021年香港足球總會裁判委員會成員[4]。李德能在1980年代中於香港電台同步擔任廣播劇演員及廣播節目主持。後來多作足球評述。

李德能
Li Tak Nang
出生 (1960-10-04) 1960年10月4日
 英屬香港九龍廣華醫院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教育程度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榮譽文憑
母校至德公立學校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1]
职业體育評述員
活跃时期1984年至今
配偶已婚(1995年至今)[註 1]
儿女一子

背景

早年生活

李德能在廣華醫院出生[註 3],早年在九龍東頭邨成長[註 3][5]。由於護士聽不懂李母想為兒子取的名字,於是為她作主取名為「李德能」[註 3]。李德能小時候經常流連九龍寨城龍津道青少年中心[註 3]。他有一兄二妹[註 3],父親在土瓜灣搪瓷廠當製作工人[註 3]。在求學階段,他曾就讀至德公立學校旅港開平商會中學(1973年創校第一批入學生[註 4];1978年中五、1980年中七)。本來小學成績一般的他於中二年級才開始力求上進[註 4]。中五畢業前當過班會主席和校內籃球隊兼排球隊成員[註 4]。此外,中六時參與過《傲慢與偏見》的話劇演出[註 4]

李德能擅於學習經濟與公共事務科,中五時受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復甦快速的社會情況影響而決定將來修讀經濟學系[註 4]。雖然在香港中學會考經濟與公共事務科中取得B級等第,然而報考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的時候只取得C級[註 4],結果不能夠以優異成績報讀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相關學系[註 4]。當時他聽聞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的聲譽不錯,便前去選擇報讀[註 4]。通過面試後獲取錄入讀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6],副修英文新聞[7],與香港記者協會主席楊健興及電影導演邱禮濤為同系同學[註 5]。在讀大專三年級期間已任《財經日報》兼職記者[6][註 5]。同時因喜歡劇劇世界而一直都參演舞台劇[註 4]

個人事業

1984年畢業後[8],李德能仍然為《財經日報》撰寫專題報導[註 5]。《財經日報》報社當年計劃創立月刊,他本來於旅行回來後協助創刊[註 5]。未幾獲傳理系同學介紹認識香港電台廣播劇組監製李安求而得到試音機會[註 5],加入香港電台[6],起初加入廣播劇組擔任合約制編劇與演員[註 5],比如於1989年改編於梨華小說《傅家的兒女們》,更擔任男主角聲演作品。在劇組工作時期,他已於1984年中因人手不足被何鑑江邀請協助製作八四年洛杉磯奧運會節目[註 5],自此接觸更多香港電台第一台的體育節目,主持「活力五線譜」[9]、「體育雜誌」[註 5]、「體壇快訊」等[註 5]。1985年正式加入電台公務員行列[註 5]。1986年起任足球評述員[10]

1989年,未滿三十歲的李德能已在數年間由一般主持晉升至助理節目主任[註 6],再擢升為節目主任[註 6]。基於不習慣升職過程太快,加上想向外闖[註 6],最後決定離開香港電台[11],並在邱德根邀請下轉投亞洲電視當行政人員[註 6][10],負責監察電視條例及守則科[註 6],兩年後重投幕前[註 6]。1990年被亞洲電視副總裁勞翰貽借調作1990年國際足協世界盃決賽評述[註 6],與林尚義[12]及賴汝正合作。同期參與製作賽馬節目[10]。其後在1991年兼職無綫電視評述員[註 6],1993年服務香港有線電視[註 6]。與此同時經營自己的公關公司,為時四年[註 6]。1994年至1995年間得到陳尚來邀請到廣州衛視體育台作國語足球評述[註 6]

1995年,李德能轉任香港康體發展局體育資訊經理[10]。同年6月為香港蘋果日報撰寫體育版專欄「論盡論盡」[13]。在香港電台任足球評述員多年,李德能的主力拍擋有何鑑江何靜江,且於亞洲電視擔任世界盃評述員。2000年代則繼續在香港有線電視評述足球,以評述意甲為主,亦間中客串評述德甲。又擔任足球節目如「世界盃啟示錄」的主持人[14],定期於《香港蘋果日報》及《香港經濟日報》撰寫足球文章。期間在香港賽馬會出任公眾事務部媒介傳訊經理一職[15][16](2003年履新)。2000年和2004年,他擔任過殘疾人奧運香港代表團助理團長[17]。2008年為香港有線電視主持奧運節目《德能O SHOW》[18],而且推出奧運有關書籍《金牌背後》。

現時,李德能擔任香港賽馬會公司品牌高級經理(體育及社區項目)[19],偶爾為東網評述香港超級聯賽,也為《足球周刊》撰文。自小喜歡踢足球的他還曾被委任為民政事務局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委員(2015年至2020年)及足球專責小組委員[20][21]

著作

  • 《金牌背後》經濟日報出版社 ISBN 9789626785126 ,2008年4月出版
  • 《我的香港足球綠皮書》三聯書店 ISBN 9789620446818 ,2020年7月出版

電台

粗體表示的角色為作品中的主角或要角

廣播劇

香港電台

播出年份 作品名稱 播演角色 備註
1984 中華五千年 班勇 香港電台歷史廣播劇
第073集:【投筆從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陳紀 第084集:【陳寔教子】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985 關平 第095集:【白帝城托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嵇紹 第105集:【八王之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東晉元帝司馬睿 第108 - 110集
第108集:【偏安江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前秦苻堅 第115 - 117集
第116集:【淝水之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張暢 第130集:【北魏南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南朝宋孝武帝劉駿 第132集:【廢帝荒淫】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尉景 第139集:【六鎮兵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迷離幻境之煤礦亡魂 玉川
迷離幻境之王六郎 漁夫甲
迷離幻境之鬼上身 阿偉
Billy 林燕妮小說
暝色入高樓 戴芬奇 白洛原著
1985年4月8日-26日,逢星期一至五上午10點〈城市故事〉
1986 中華五千年 王僧辯 香港電台歷史廣播劇
第146-147回
鄭譯 第151回
楊尚希 第153回
竇建德 第160回
突厥頡利可汗 第162回
李道宗 第166、168回
唐睿宗 第176、181-183回
孫萬榮 第177回
楊國忠 第187、189-191回
史朝義 第194回
1987 李承宏 第199回
宰相李德裕 第211-217回
蝶神 約瑟夫 張君默小說
按此播放YouTube上的《蝶神》第3-4回
1988 神探福爾摩之緣盡今宵 菲臘黃(第二、三回)
油脂成(第六、八至九回)
張君默原著
YouTube上的《神探福爾摩之緣盡今宵》第1-2回
水仙 朱先生 林燕妮小說改編[22]
中華五千年 王欽若 香港電台歷史廣播劇
第278回:【寇準罷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989 遼道宗 第300-301回
耶律大石 第317-318回
曲端 第326回:【張浚抗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芳草無情 孫世功 梁鳳儀小說
按此播放YouTube上的【芳草無情】第1集 (全10集)
傅家的兒女們 傅如傑 香港電台女作家文學劇場
於梨華小說
1990 中華五千年 元太祖成吉思汗 香港電台歷史廣播劇
第354-371回
1991 明太祖朱元璋 第428-449回
美國月亮 陶敏士 曹又方原著
按此播放【第一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993 中華五千年 清太宗皇太極 香港電台歷史廣播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第530-545回
第540回:【皇太極繼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注釋

  1. 根據李德能在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20年10月16日播出的訪問中提到,他與妻子結婚二十五年(至2020年為止)。以此計算,他於1995年結婚。
  2. 根據李德能於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在2020年10月15日播出的訪問中提及,他在1986年向時任香港電台中文台台長吳錫輝反映第一台不重視體育節目,吳之後決定容許李參與足球評述,並著公關部安排傳媒採訪李德能於香港電台一號工作室向何鑑江拜師的儀式過程。
  3. 關於李德能名字來源、出生與成長地、早年生活以及家庭背景的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20年10月12日播出的訪問。
  4. 關於李德能學業成績、就讀中學名稱、校園生活以及中學畢業後去向的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20年10月13日播出的訪問。
  5. 關於李德能傳理系同學、兼職《財經日報》記者、畢業後去向以及主持體育節目的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20年10月14日播出的訪問。
  6. 關於李德能離開香港電台與加入亞洲電視經過、借調作體育評述、轉投無綫電視、有線電視與衛視體育台以及開設公關公司的資料出自香港電台第一台廣播節目《守下留情》於2020年10月15日播出的訪問。

參考來源

  1. . 旅港開平商會中學校友會. 2006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2. . 東方日報. 2003-02-26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3. . 香港蘋果日報. 2020-08-22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4. . 香港足球總會. 2019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5. . 信報. 2020-09-14 [2020-10-11].
  6. . 眾新聞. 2020-08-16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7. .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 2006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9).
  8. . 香港浸會大學. 2016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9. 何鑑江. . 新銳文創. 2020: 70.
  10. . 香港電台. 2003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11. . 體路. 2019-11-07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8).
  12.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4-02-21 (中文(香港)).
  13. . 李德能. 2020-08-11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4. . 香港文匯報. 2006-01-21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15. . 太陽報. 2003-07-11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6. . 粵港信息日報. 2003-08-01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
  17. . 香港電台. 2012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8. . 香港蘋果日報. 2008-08-24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19. . 香港賽馬會. 2016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3).
  20. (PDF). 立法會. 2020-06-22 [2020-10-16].
  21. . 政府新聞處. 2010-05-19 [2020-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22. . 香港電台. [2020-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