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锡

李俊锡韩语:英语:1985年3月31日),[3]大韩民国企业家、政治人物[4],现任改革新党党代表。曾任国民力量党代表(党首),韩国史上最年轻的主要政党领袖,亦活跃于韩国综艺节目[5][6]教名为「安得烈」。

李俊锡
改革新党 改革新党第1任党代表
现任
就任日期
2024年1月20日
前任首任(职位设立)
国民力量 国民力量第1任党代表
任期
2021年6月11日—2022年7月8日
前任金起炫(代理)
继任权性东(代理)
个人资料
出生 (1985-03-31) 1985年3月31日
 首尔特别市城东区沙斤洞
国籍 大韩民国
政党改革新党 改革新党
其他政党
列表
父母父亲:李寿月,母亲:金香子
亲属妹妹:李贤才[2]
宗教信仰天主教
签名
学历
李俊锡
谚文
汉字
文观部式

简历

早年生活

1985年3月生于韩国首尔,在芦原区上溪洞长大。其后,他进入首尔科学高中就读,在校期间历任学生会会长,并提前毕业。在首尔科学高中就读时,他因政府在电脑支持方面薄弱,因此曾向三星电子宣传部撰写信件反映,有着获得12台电脑的事迹。[7]之后,他获政府奖学金赞助以公费留学生身份,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8]

之后,他组建了教育服务团体「分享学习的人」进行慈善活动,期间被总统朴槿惠提拔,于2011年12月加入大国家党而进入政界。[9]因此,他被称为「朴槿惠的孩子」,但此后他持续批评朴槿惠政府的行为。[7]

政治生涯

进入政界后,他以26岁之龄担任大国家党的非常对策委员会委员。[10]2016年国会选举中,他在首尔芦原区丙选区出选,挑战著名的政治人物安哲秀[11]最终,他以31.3%的得票率落败。[12]

同年,他在朴槿惠弹劾事件中,是新世界党党内批判朴槿惠最激烈的成员,更以同年11月与其余四名国会选举议员参选人在国会绝食抗议,要求朴槿惠的亲信,时任党代表李贞铉下台。[13]最终,他与其余属非主流派的温和派系党员退出新世界党,另外创立正党,之后在2017年总统选举中为正党候选人刘承旼助选,因此开始被称为「刘承旼系」的人马。[7]

2018年,他以正未来党候选人的身份再度参与芦原区丙选区的国会议员补选,但最终以27.2%的得票率落败。[14]2020年1月,他与刘承旼等人退出正未来党,创立新保守党[15]翌月,该党与自由韩国党合并成未来统合党,李俊锡因此事隔三年再度回归主流保守派政党之中。[16]同年,他参与第21届国会选举,第三度于芦原区丙选区参选,并以44.4%的得票率落败。然则,该选区自1992年以来的十次选举中,只曾于2008年选出一届保守派系政党的议员,因此属保守派系的艰困选区。[17]

2021年,他在首尔市长补选中为候选人吴世勋助选,以青年游说车、通过游戏发表公约的「V首尔系列」等青年选举战略,成功令吴世勋获史无前例的青年阶层支持而当选[7]。补选结束后,时任非常对策委员长金钟仁辞职,他开始在多个广播节目中提及参选的可能性。然则,其从未当选的「院外人士」履历起初被认为很难成为党代表。[7]

2021年5月的民意调查中,李俊锡力压前院内代表罗卿瑗排在首位,并于5月20日宣布参加党代表竞选。他提出了放弃激进保守理念、废除女性及青年配额制、对公推候选人实行资格考试及党发言人及主要党职公开竞选化等理念,成功获得年轻阶层及大邱庆尚北道等传统保守地域的支持,被称为「李俊锡旋风」,亦力压其余四位曾四度及五度当选国会议员的党代表候选人[18][19]。竞选期间,他并没有完善的组织和资金支持,他亦透露曾在虚拟货币市场热潮中,赚取数亿韩元作竞选资金之用[20]。翌月11日,他以43.82%的得票率当选为党代表,是韩国宪政史上首位30代的主要政党党魁[21]。《文化日报》评论指出,他在没有组织、派系、地区或资金的情况下依然当选,是震撼韩国政坛的现象,亦反映了新一代期望政治和世代变革的渴望。[22]

国民力量党代表

李俊锡于2021年7月结束与尹锡悦的「炸鸡啤酒会晤」后,乘坐首尔地铁7号线下班
李俊锡与尹锡悦(2021年7月)

李俊锡在初期与加入国民力量的尹锡悦关系不和。在尹锡悦获得总统参选人资格后,两人曾因选举对策委员会人选问题而产生嫌隙。李俊锡有意邀请资深政客金钟仁担任选对会会长,而尹锡悦则反对并自行委任联席会长。2021年11月下旬,李俊锡拒绝接听尹锡悦的电话,并一直避开媒体的视线,此举被认为是对尹锡悦无视他作为党魁的抗议。[23]两人于12月3日在蔚山举行会议,化解了这场争执。[24]

李俊锡的主要支持层为「二代男」阶层(18至29岁男性),[25]并在2022年总统选举中以反对女权主义的政策招徕他们的支持。然则,在选举过后的出口调查结果显示,20代男性中支持尹锡悦的有58.7%、36.3%支持李在明,但20代女性却相反,58.0%支持李在明、33.8%支持尹锡悦。时事评论员柳昌善博士指出,「二代男」世代包围战略因「二代女」的反对而以失败告终,此举促进男女与世代间的矛盾,并建议在国政运营上不应继续采用此方法。[26]

接受性招待事件

2021年12月,李俊锡被指控在2013年于大田广域市儒城区某酒店接受某技术公司的性贿赂。吹哨人以2万多名国民力量党责任党员的名义,向该党的中央伦理委员会提出诉讼。

2022年4月,李俊锡的亲信金哲根试图以投资协定来换取「李俊锡没有接受性招待」的事实确认书的录音文档流出,国民力量伦理委员会随即启动对李俊锡的惩戒进程。[27]7月8日,国民力量伦理委员会宣布将李俊锡的党员资格停权六个月。[28]10月7日,国民力量党中央伦理委员会宣布对李俊锡追加停止党员权利1年的处分。[29]

退党

2023年12月27日,李俊锡宣布退党并将创建新党[1]

立场

政治

资深时事评论员朴赞洙及记者郑义吉认为,李俊锡当选为国民力量党代表对韩国政界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在政治人物方面,这反映民众渴望新老世代交替的希望。在政治体制方面,由于李俊锡为非既有体系及非公职出身,因此吸引了认为自己在现有秩序下,受到损害的低下阶层和年轻阶层支持。他们指出,这与特朗普主义相似,但李俊锡善于以逻辑解释民粹主义的政策和理念,从而减低引起话柄的机会。[30]

经济

李俊锡认同自由市场原则,认为政府的责任并非为经济发展导向。这改变以往国民力量为避免得失选民,而模糊市场主导体制的做法。[31]

他反对「金钟仁式经济民主化」政策,并不同意金钟仁长年主张三条规管企业的法例(商法、公正交易法修正案、金融复合企业集团监督法)。他认为应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在韩国实行类似美式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作为韩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32]他指出,只要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下,「胜者全取」的经济成果分配原则乃是公正的。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中,在基于税金负担的考量下,他反对向所有韩国国民派发支持金。[32]

教育

他主张政府的责任是强化公共教育,让儿童能公平地站在竞争的起跑线。他认为进步阵营的文在寅政府废除全国统一考试以减低学童的能力差距感,是削足适履的做法。他指出这令政府无法掌握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基础教育现状,国家系统因此难以掌握哪些学生需要政府的帮助。[33]他认为韩国可参考美国前总统乔治·沃克·布什通过的《没有孩子落后法案》(NCLB)及巴拉克·奥巴马通过的《让每个学生成功法案》(ESSA),提高公共教育的质素。[33]

社会

他支持废除韩国于1984年通过的《消除女性歧视公约》下的「女性配额制」,该制度保障所有组织皆必须向女性分配一定比例的职位。他以「老一辈人为补偿以往实行家长式秩序对女性带来的压逼,以配额制强迫现在20、30岁的男性牺牲」的观点为招徕,认为配额制是女权主义逆向歧视的产物。[34]东亚大学性别研究所所长权明雅指出,李俊锡以女权主义为稻草人的竞选模式,与极右派人士常用的伎俩相似[34]。2021年,李俊锡发表一篇具争议性的女权主义评论文章,在文中暗示女权主义者应该为社会中性别冲突兴起负责。时事评论家陈重权指出,李俊锡散播的理念有可能重蹈另类右翼的覆辙,激化20岁世代的男性厌恶女性的思潮。[35]

对外议题

李俊锡与香港港韩混血出身的年轻民主派区议员彭家浩相识,[36]他公开声援2019年发生的香港民主化运动。他表示,很多人在心底里支持该运动,但在国家利益或各种原因而无法支持和声援。他认为,民主主义具有普世价值,因此韩国人民也应该声援香港。他发表了公开支持香港民主化运动的提案。[37]

外号

由于李俊锡曾三度参选国会议员落败,因此有「0选」、「负3选」等讽刺式的外号,但其后随着他提出代表青年世代的纲领,此外号逐渐变为正面称号,有代表他是非传统固有势力的政治人物的意思。[20][5]

教育

  • 月村中学校
  • 首尔科学高等学校
  • 韩国科学技术院数学系(中途退学)
  • 哈佛大学经济学·计算机工程学士

选举

国会选举

年份选区政党票数(得票率)备注
2016首尔特别市芦原区新世界党32,285 (31.32%)落选(第2位)
2018首尔特别市芦原区丙正未来党25,001 (27.23%)落选(第2位)
2020首尔特别市芦原区丙未来统合党46,373 (44.36%)落选(第2位)

参考文献

  1. . 韩联社(韩国联合通讯社). 2023-12-27 [2023-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6) (中文).
  2. . 중앙일보. 2022-08-27 [202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27) (韩语).
  3. 或有非正确汉字译名为「李准硕」。
  4. . The Korea Herald. 2014-07-01 [2017-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7) (英语).
  5. 王昕然. . 澎湃新闻. 2021-06-11 [202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中文).
  6. . 韩联社. 2021-06-11 [202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7) (中文).
  7. 양범수. . 朝鲜日报. 2021-06-11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8. 김가영. . 朝鲜日报. 2015-12-13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9. 김미나. . 朝鲜日报. 2021-06-11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2).
  10. 채병건. . 中央日报. 2012-01-01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1. 이승우. . 韩联社. 2016-01-24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2. 박은수. . Nate News. 2016-04-14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3. 최하얀. . Pressian. 2016-11-13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4. 김진선. . 首尔经济. 2018-06-14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5. 이민정. . 中央日报. 2020-01-03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6. 조주연. . TBS News. 2020-02-14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7. 김은빈. . 中央日报. 2020-04-16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8. 박준상. . E Today. 2021-05-20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19. . 东亚日报. 2021-05-29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20. 강인선·배성규. . 朝鲜日报. 2021-06-11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8).
  21. . Nate News. 2021-06-11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22. 김윤희·서종민. . 文化日报. 2021-06-11 [2021-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1).
  23. Ko Jun-tae. . The Korea Herald. 2021-12-01 [202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5).
  24. . 韩联社. 2021-12-03 [202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3).
  25. . 中央日报. 2021-11-22 [2021-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2).
  26. . No Cut News. 2022-03-10 [202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27. . 头条日报. 2022-07-06 [2022-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28. . 国民日报. 2022-07-08 [2022-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29. . [2023-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9).
  30. . 韩民族日报. 2021-06-12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31. . 韩国经济社论. 2021-06-14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32. 좌동욱, 이동훈. . 韩国经济. 2021-06-13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1).
  33. 양범수b. . 朝鲜日报. 2021-06-04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34. 박다해. . 韩民族日报. 2021-06-04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35. 진중권. . 中央日报. 2021-04-22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03).
  36. . 李俊锡. 2019-11-25 [2022-06-12].
  37. 陈安. . 大纪元时报. 2019-06-21 [2022-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