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心

朱天心1958年3月12日),台大历史系毕业,台湾眷村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朱天心
性别
出生 (1958-03-12) 1958年3月12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镇
(今高雄市凤山区
国籍 中华民国
籍贯山东临朐[1]
职业作家
活跃时期20世纪
配偶谢材俊
父母朱西宁(父)
刘慕沙(母)
亲属谢海盟(子)[注 1]
朱天文(姐)
朱天衣(妹)
经历
代表作
  • 击壤歌》、《朱天心作品集》等
荣誉

她的父亲是朱西宁,她的姊姊是朱天文,他们也都是作家。

经历

父亲朱西宁,母亲刘慕沙,胞姐朱天文、胞妹朱天衣

1959年,朱西宁因军职调至台北而举家搬迁,1960年桃园侨爱新村眷舍。此后朱天心一家陆续居住在板桥侨爱新村、妇联一村与内湖一村,直到1972年才迁入都市边缘的新兴社区, 这段幼年的经验奠定了朱天心对于眷村生活的认同,台大历史系毕业,台湾并在日后完成《想我眷村的兄弟们》,被认为是眷村文学的代表者。[2]:21

朱天心写作起步极早。国中时期朱天心便开始写作,作品多发表于《中国时报》,并受到当时【人间副刊】主编高信疆的甚大重视;1977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方舟上的日子》与北一女中就读时写成的长篇散文《击壤歌》,盛名于文坛。尤其《击壤歌》可谓台湾高中版的《未央歌》而引发风潮[3];大学毕业后专职写作。曾任《三三集刊》主编,其作品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金奖、联合报文学奖、台北文学奖、洪妈从小说奖、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等多项文学奖。

1974年,旅居日本胡兰成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之邀来台湾,惟因曾为汪精卫政府幕僚,当年往事难被接受,遂应想写张爱玲传的朱西宁的安排,移居朱家隔壁;也因此成为朱天心、朱天文等人的私人教师。胡兰成对朱天心影响甚钜,如《击壤歌》中朱天心便常引用大篇幅胡兰成的话 ,外界也有对《三三集刊》的年轻作家「张腔胡调」之称。此外,1979年与1980年,朱天心与朱天文两次至日本东京拜访胡兰成,东京也成为朱天心日后最常旅游之地与小说中重要的「原乡」之一[4]

政治活动

朱天心数次参与政治活动,政治立场倾向统派,1992年曾经参与朱高正所创立的中华社会民主党并参选国大代表补选,于1995年代表中华社会主义党于新竹县参选第三届立法委员;2004年又参与民主行动联盟,于2006年底参与倒扁活动[5]。2008年在第七届立委选举中,曾为北一女的同学、新党候选人雷倩站台。

文学风格与评价

早期作品如《击壤歌—北一女三年记》、《方舟上的日子》,无论散文或小说都是直接取材自家庭、校园生活,笔风纯净,浪漫而轩扬,被归类为「闺秀作家」。[6]但眷村出生的背景同样影响朱天心写作的取材、撰写风格,指针性的作品为1989年出版的《我记得》,当年天安门事件郑南榕自焚以及侯孝贤拍摄的《悲情城市》上映,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也让朱天心的文风骤变,转入政治批判。[7]

朱天心的身分认同不断被学界讨论,在文化界与学界针对朱天心作品的研究被称为「朱天心现象」,[8]何春蕤认为朱天心自身的认同压力是源自眷村文化的「想像的中心观」[9] 孙洁如则认为朱天心虽然承受认同的压力,但并非是想要立场正确的合于主流,而是想要争取「不被简化」的论述,因此在作品中小心翼翼的处理认同问题。[2] 比较文学学者杨如英在评介《古都》时指出朱天心应是认同台湾本土,但对于本土论述采用负面思考的方式,是在揭露本土论述有关「爱台湾」的观点过于狭隘,且拒绝被固定在他人论述的位置。[10]

杨翠则以朱天心〈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为例,指出小说对政治神话的除魅,实是误读「真相」(党国教化系统)与错认「鬼魅」(台湾民主化运动)。[11]

家庭

谢材俊,子谢海盟

著作

主要著作篇目查找系统--「台湾作家作品数据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击壤歌》 ISBN 957-522-309-8
  • 《时移事往》
  • 《未了》
  • 《台大学生关琳的日记》
  • 《昨日当我年轻时》
  • 《我记得……》 ISBN 957-32-0224-7
  • 《方舟上的日子》ISBN 957-9528-31-4
  • 《当代作家儿童文学之旅第四卷》
  •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 ISBN 957-708-000-6
  • 《漫游者》 ISBN 957-522-307-1
  • 《二十二岁之前》 ISBN 957-522-312-8
  • 《小说家的政治周记》 ISBN 957-13-0977-X
  • 《朱天心作品集》
  • 古都》 ISBN 957-708-492-3
  • 《古都风韵(清水贤一郎译本)》 ISBN 4-336-04133-4
  • The Old Capital(Howard Goldblatt《古都》英译本) ISBN 978-0-231-14112-3
  • 《猎人们》 ISBN 9867810813(2005/09/28 印刻出版)
  •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ISBN 9789866377495 获2009年九歌年度小说奖、2011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 《三十三年梦》
  • 《那猫那人那城》

合著

  • 《下午茶话题》(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ISBN 957-708-017-0
  • 《三姊妹》(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ISBN 957-331-265-4
  • 《学飞的盟盟》(朱天心、谢海盟)ISBN 986-7810-55-4
  • 《小说家族》

主编

朗读

  • 天心, 朱. . . 2018 [2019-06-18]. 镜文化.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延伸阅读

注释

  1. 出生性别为女性,为跨性别者,于2017年进行性别重置手术

参考文献

  1. 台湾女人. .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中文(台湾)).
  2. 孙, 洁茹. . 成功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论文. 2005: 13.
  3. 庄宜文,在君父的城邦-三三文学集团研究〉,《国文天地》1998年1月。
  4. 孙洁茹,外省第二代的认同历程-以朱天心及其小说为例,《文化研究月报》2004年6月。
  5. 艺文界热烈响应倒扁行动 存盘,存档日期2007-12-15.
  6. 田, 威宁. . 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硕士论文. 2008: 33.
  7. 陈德伦. . 报导者. 2022-03-18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1).
  8. 吴, 忻怡. . 台湾社会学刊. 2008-12, (41): 2.
  9. 何, 春蕤. . . 时报. 1994: 335–343. ISBN 957-13-1466-8.
  10. 杨如英. . 台湾文化研究网站. 1998 [2023-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9).
  11. 杨, 翠. . 跨领域的台湾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