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庶佑

本庶佑日语: Honjo Tasuku ?1942年1月27日),日本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现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特别教授。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

本庶佑 生理学或医学得主
出生 (1942-01-27) 1942年1月27日
 大日本帝国京都府京都市
国籍 日本
母校京都大学
知名于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5
活化诱导性胞苷脱氨酶
PD-1
配偶本庶滋子
父母本庶正一(父)
本庶柳(母)
奖项朝日奖(1982)
恩赐奖日本学士院奖 (1996)
罗伯·柯霍奖的「科霍奖」 (2012)
文化勋章 (2013)
唐奖 (2014)[1]
京都奖 (2016)
华伦·阿波特奖 (2017)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8)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医学
机构京都大学
东京大学
大阪大学
弘前大学
静冈县立大学
博士导师西冢泰美
其他指导者早石修
著名学生审良静男
备注
亲属:
永田英正(妻子的姊夫)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本庶教授因PD-1活化诱导性胞苷脱氨酶(AID)的有关研究举世闻名,曾获得首届唐奖生技医药奖[2]京都奖以及华伦·阿波特奖等重要荣誉。

2018年10月1日,本庶佑与詹姆斯·艾利森一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

主要成就

癌症免疫疗法阻截抑制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使免疫系统自行对抗肿瘤

本庶教授创建了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的基本概念框架,他提出了一个解释抗体基因在模式转换中变化的模型,1980年至1982年通过阐明其DNA结构来验证其有效性[4]。1986年,他在cDNA中成功拷贝参与类型转换的白细胞介素-4[5]白细胞介素-5[6],以及白细胞介素-2的受体α链。其后,又在2000年发现活化诱导性胞苷脱氨酶(AID)[7],表明其在类型转换和体细胞超突变中的重要性。本庶有关抗体多样性的研究,常与利根川进相并称。

1992年,本庶首先鉴定PD-1为活化T淋巴细胞上的诱导型基因,这一发现为PD-1阻断创建癌症免疫疗法原理做出了重大贡献,名列2013年《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8][9]

生平

早年经历

1942年1月27日,本庶佑出生于日本京都府[10]。为配合父亲的医生工作,童年在山口县宇部市度过[10]。从山口县立宇部高等学校毕业后,考入了京都大学医学部[11]

大学时代,本庶结识了中西重忠(现知名生化学家)。在父亲与生物学家柴谷笃弘的建议下,本庶进入早石修门下学习[10]。1966年大学毕业后,在京都大学附属医院作实习生[11]。翌年考入京大医学研究所生理系专攻,早石修门下的西冢泰美是他的博士指导教授[12][10]。研究生在读期间,本庶同时通过了日本医师国家考试。1975年取得医学博士(京都大学)[11]

前述的早石、西冢教授,也是日本第一、第二位沃尔夫医学奖得主。

职业生涯

完成学业后,本庶曾在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医学部任助手[13]。此一时间,他也兼任了美国卡内基研究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员,在许多美国研究机关以客座身份活动。

1979年,本庶担任大阪大学医学部教授[13]。1982年,兼任京都大学医学部教授,1984年开始在京大专职[13],担任了京都大学基因实验设施的负责人[13]。此后数十年,他又担任过弘前大学教授、京大研究科长、医学部学部长等职。2005年开始转为京大教授。

除此之外,他也曾是日本免疫学会会长(第11代)、内阁府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议员。

获奖纪录

2013年日本文化勋章授勋仪式后受章者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合影,由左至右分别为本庶佑中西进高木圣鹤、安倍晋三、岩崎俊一高仓健
2018年12月,本庶佑在瑞典卡罗琳学院

荣衔

文部科学省发布的诺贝尔奖人像照片
  • 2001年 -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 2005年 - 日本学士院会员
  • 2013年 - 文化勋章
  • 2018年
    • 京都府特别荣誉奖
    • 富山市名誉市民
    • 宇部市民荣誉奖
    • 京都市名誉市民
    • 富山县特别荣誉奖
  • 2019年
    • 神户市名誉市民
    • 山口县民荣誉奖
    • 静冈县民荣誉奖

轶事

  • 2018年12月10日,本庶佑穿着印有家徽羽织和服出席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是自1968年川端康成以来「着和服领奖」的第2例。此前,本庶也以和服正装出席2014年唐奖颁奖典礼以及2013年文化勋章颁授仪式。
  • 2020年3月起有冒名网络传言说本庶佑声称新型冠状病毒是人造产物[14][15],本庶佑在京都大学官网发出声明表示此为网络假新闻,冒名冠上他的名称让他感到惊讶。[16][17]
  • 2022年2月22日,本庶佑驾车行经京都市中京区时,于十字路口与京都大学校车巴士相撞,本庶与巴士上一名女性乘客受轻伤送医[18]

参见

参考文献

  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2. 「东洋のノーベル赏」バイオ医薬部门に京大の本庶氏 - MSN产経ニュース 存盘,存档日期2014-06-19.
  3. . Nobel Foundation. [2018-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4. Shimizu, A; Takahashi, N; Yaoita, Y; Honjo, T. . Cell. 1982, 28 (3): 499–506. PMID 6804095. doi:10.1016/0092-8674(82)90204-5.
  5. Noma, Y; Sideras, P; Naito, T; Bergstedt-Lindquist, S; Azuma, C; Severinson, E; Tanabe, T; Kinashi, T; Matsuda, F; Yaoita, Y; Honjo, Tasuku. . Nature. 1986, 319 (6055): 640–6. PMID 3005865. doi:10.1038/319640a0.
  6. Kinashi, T; Harada, N; Severinson, E; Tanabe, T; Sideras, P; Konishi, M; Azuma, C; Tominaga, A; Bergstedt-Lindqvist, S; Takahashi, M; Matsuda, Fumihiko; Yaoita, Yoshio; Takatsu, Kiyoshi; Honjo, Tasuku. . Nature. 1986, 324 (6092): 70–3. PMID 3024009. doi:10.1038/324070a0.
  7. Muramatsu, M; Kinoshita, K; Fagarasan, S; Yamada, S; Shinkai, Y; Honjo, T. . Cell. 2000, 102 (5): 553–63. PMID 11007474. doi:10.1016/s0092-8674(00)00078-7.
  8. . [201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1).
  9. 【関西の议论】「ノーベル赏受赏研究でも间违っていたことはある」 エゴイスティックでも定说打ち破れ!ノーベル赏に最も近い71歳・本庶博士の「喝」(1/4ページ) - MSN产経west 存盘,存档日期2014-04-20.
  10. 工藤光子「免疫のしくみに魅せられて――何ごとにも主体的に挑む」『scientist:本庶 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JT生命志研究馆
  11. 「学歴」『履歴书 存盘,存档日期2010-04-13.京都大学
  12. "免疫のしくみに魅せられて-何ごとにも主体的に挑む" Biography of Tasuku Honjo (日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3. 「职歴」『履歴书 存盘,存档日期2010-04-13.京都大学
  14. . [2020-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15. . [2020-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4).
  16. . [2020-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17. . [2020-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9).
  18. 译者:顾荃; 核稿:张晓雯. . 中央通信社. 2022-02-23 [202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