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信
生平
曾光信幼時家貧,母喪時沒有足夠的錢來辦理喪事,於是他發願日後要協助貧苦者,特別是面對喪葬困難時[1][2]。之後,曾光信在高雄市三民區與妻子潘桂枝開設中藥行,除遇貧困者會給予優待或免費藥外,自1969年開始義務處理無名屍[2]。對於雲林縣殯葬業對窮人家庭收取不合市場的高價,他也會挺身而出[3]。夫婦不僅南臺灣到北臺灣奔波捐棺助葬外,也會協助把遺體肢體縫合[2]。
此外,曾光信參加謝坤海組成阿彌陀佛慈善會,在南臺灣協助修補馬路坑洞[2]。曾光信更集結聖音、慈元、慈賢、慈妙德、澄清寺、道德院、覺元寺、鼎金愛心協同等等高雄縣市寺廟團體作聯合募捐,以幫助山地的原住民家庭[4]。受過他們幫助的人也往往加入慈善基金會[2]。
1998年11月2日,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公布87年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有陳綢、曾光信等[1]。1999年11月24日,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立人協會、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高雄縣慈善團體聯合協會共辦的第五屆慈光獎,曾光信夫妻在高雄圓山飯店得到慈光獎全國慈善家庭楷模[5]。
參考資料
- 邵冰如、嚴智徑. . 聯合晚報. 1998-11-02 (中文(臺灣)).
- 陳俊合. . 民生報. 1999-12-25 (中文(臺灣)).
- 張瑞婷. . 中國時報. 1996-06-30 (中文(臺灣)).
- 顏福江. . 聯合報. 2009-02-13 (中文(臺灣)).
- 陳俊合. . 民生報. 1999-11-25 (中文(臺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