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南昌進賢縣)人,北宋前期政治家、婉約派詞人,與歐陽修並稱「晏歐」。晏殊是詞人晏幾道父親,世稱晏殊為大晏,晏幾道為小晏

生平

晏殊自幼聰穎,七歲能文,十四歲時(景德初年)因宰相張知白推薦,以神童召試。复试时进行了诗、赋、论的考核,晏殊称“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宋真宗认为他很诚实,赞赏有嘉[1]。被朝廷賜同進士出身,之後到秘書省正字

及後累遷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等,並成為當時太子趙禎(即後宋仁宗)的太子舍人

宋仁宗繼位後,進右谏议大夫侍读学士,後官升礼部侍郎审官院,遷枢密副使。任枢密副使間,曾因發怒以朝笏撞折自己侍從的门牙而被弹劾。

天聖五年(1027年),在以刑部侍郎贬知应天府之時致力興辦書院,即後來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府書院,並邀得范仲淹講學。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進参知政事,但翌年便因進諫反對劉太后服天子衮冕谒拜太庙之事被贬知亳州、陈州。五年後被召還任刑部尚书御史中丞,並協助北宋平定西夏的进犯。

慶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位同宰相,掌軍政大權。兩年後,卻因編修李宸妃墓誌之事,遭御史孙甫蔡襄弹劾,仁宗將其贬為工部尚书出知颖州,後又改知陈州、许州、永兴军。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回京診治。翌年正月二十八日病逝,年六十五,赠司空侍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仁宗更親自在晏殊的碑文篆写了“旧学之碑”四个字。

晏殊性刚简,自奉清俭,好燕饮[2]。能荐拔人才,號稱賢相,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亦培養了不少日後官拜宰相的人才,如韩琦自仁宗始任歷三朝宰相、晏殊女婿富弼後亦官拜宰相。

家族

  • 高祖晏墉(835年-891年)
  • 曾祖晏延昌(860年-926年)
  • 祖父晏郜(890年-971年)
  • 父親晏固(945年-1017年)
  • 兒子晏幾道(1038年-1110年)
  • 大女婿富弼(1004年-1083年)
  • 二女婿楊察(1011年-1056年)

著作

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多佚散,現存《珠玉詞》一卷傳於世。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3]

晏殊的詞在北宋時期被認為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其词工于造语,多是会友宴游之作,多以男欢女悦、别绪离情为内容,风格闲雅清婉,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其詞集《珠玉詞》共有120多首詞。

晏殊的作品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清平樂》)、「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木蘭花》)、「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訴衷情》)等等,不可勝數。

参考资料

  1. 宋史·卷311》:“後二日,覆試詩、賦、論,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
  2.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2亦载:“(晏殊)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苏丞相颂曾在公幕,见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声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3. 袁褧本《世說新語》載南宋董弅跋:“余家舊藏蓋得之王原叔家,後得晏元獻公手自校本,盡去重復,其註亦小加剪截,最為善本。”

外部連結

维基语录上的晏殊语录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zh;zh-hans;zh-hant|

  1. 作者:晏殊
  2. 宋史/卷311#晏殊}-
-{zh;zh-hans;zh-hant|
  1. 作者:晏殊
  2. 宋史/卷311#晏殊}-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