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台灣建制
建置與改制
中央官制
地方官制
1664年東都改名東寧、承天府被撤銷後:
東寧 | |||||||||||||||||||||||||||||||||||||||||||||||||||
北路安撫司 | 澎湖安撫司 | 南路安撫司 | 承天府 承天府府尹 (1661-1664) | 天興州[7] 天興州知事[8] (1664年縣改州) | 萬年州[9] 萬年州知事[10] (1664年縣改州) | ||||||||||||||||||||||||||||||||||||||||||||||
安平鎮 後隸天興: 武定里 永康里 廣儲里 長興里 新豐里 歸仁里 永豐里 保大里 後隸萬年: 仁德里 仁和里 永寧里 新昌里 | 安定里 開化里 善化里 新化里 感化里 | 文賢里 崇德里 依仁里 長治里 嘉祥里 維新里 仁壽里 | |||||||||||||||||||||||||||||||||||||||||||||||||
參考條目與註釋
- 《先王實錄》,楊英
- 《清史稿》卷224鄭成功列傳:「改東都為東寧國,置天興、萬年二州,仍以永華綜國政。」
- 夏琳《海紀輯要》卷2:「世子將濟師,以參軍陳永華為總制,留守東寧;自率兵官陳繩武、吏官洪磊等奉永歷二十八年正朔渡海西來,傳檄直省。」
- 1679年設置。《臺灣通史》:「經西渡,委政永華,以元子克臧為監國。」
- 沈雲《台灣鄭氏始末》:「(順治十二年)二月,成功置吏、戶、禮、兵、刑、工六官,令思明知州鄧會領儲賢、育才二館;取士黃帶臣、洪初闢等四十人。」
- 夏琳《海紀輯要》卷二:「以洪磊為吏宜、楊英戶官、鄭斌禮官、柯平刑官、楊賢工官,各名曰協理;不設兵官,以陳繩武為贊畫兵部;仍置六科都事、都吏及察言、承宣二司、中書舍人本科等官。」
- 前身為「天興縣」
- 前身為「天興縣知事」
- 前身為「萬年縣」
- 前身為「萬年縣知事」
外部連結
- 台灣大百科全書 - 東寧建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灣大百科全書 - 安撫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