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鞭目

无鞭目学名:)亦称无尾鞭蝎目无鞭蝎目钝尾目,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下的一,其下物种俗称鞭蛛,为一类外形兼具蝎子蜘蛛特征的无脊椎动物,与鞭蝎亦有着类似的特征,但不具鞭状的尾部,故又称作无尾鞭蝎无鞭蝎。鞭蛛的身体呈扁平状,有一对特化的触肢,类似感觉的器官,前方的螯夹有助于防御、捕捉猎物,由于没有尾鞭,鞭蛛受到惊扰时不会螫人,对人体完全无害[1][2]。到2003年止,共已发现5科17属约155种鞭蛛。

无鞭目
化石时期:晚石炭世至现代
Damon diadem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蛛形纲 Arachnida
目: 无鞭目 Amblypygi
Thorell, 1883

下级分类

本目包括以下科:

  • 黑鞭蝎科 Paracharontidae
  • 沙鞭蝎科 Charinidae
  • 鞭蛛科 Charontidae
    • Catageus Thorell, 1889
    • Charon Karsch, 1879
    • Lindosciella
  • 沼鞭蛛科 Phrynichidae
  • 美鞭蛛科 Phrynidae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亚热带、热带地区,有些物种则是生活在地下,也有的则是昼伏夜出。

外部形态

  • 身体区分成头胸部与腹部两个部分。
  • 头胸部有一对螯肢和一对由脚特化成的触肢;而腹部有三对足。
  • 腹部末端无螯钩或细鞭。

习性

无鞭目的体型平均约23.6英吋(7.6~60厘米)[3],牠们的身体呈扁型状,具有扎实的背甲与分段式的腹部,头部具有两对眼睛平均在头部与螯肢的后方,第一个则是位于头部中央前方,另外一对较为后方,则是分开并对称在触肢的前方。鞭蛛的视力非常的差,所以必须要使用特化成触肢的脚(乍看下类似触鞭)在前方探测作为传达的器官,则和节肢动物的部分成员不同只能演化成可以捕捉猎物的武器,就像螳螂一样[4],而这对触肢不能用来行走,但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它可以伸长比自己身体还要长一倍以上的距离(约25厘米)来探测前方,随着地势的不同,后方的脚就能因触肢的传达来引导着方向[4]

当鞭蛛找到适宜的对象后会展开交配的进程,雄性会将精囊放置在适宜的位置后并用螯肢将雌性引到至精囊上方后让雌性张开生殖口后插入即完成[5]。一般怀孕的雌鞭蛛可以产出6~80粒卵,卵产出后系于雌鞭蛛的腹面,并有膜质包围保护,孵化后出来的幼体会与蝎子蜘蛛一样置于背部让雌鞭蛛加以保护幼体。之后雌鞭蛛会带着幼体到达一个适宜的地方继续生活,并且等待第一次蜕皮后自行离开母体[6]。鞭蛛也是一个伺机的掠食者一样会等待任何适合大小的猎物上门,并捕食牠们,几乎捕食的对象大部分都是昆虫、其他节肢动物等等。

媒体

电影

参考文献

  1. . 1 3. Tarrytown, NY: Marshall Cavendish: 1906. 2002 [2011-10-29]. ISBN 0-7614-726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9).
  2. Takashima, Haruo. . Pacific Science. 1950, 4 (4): 336–338 [2011-10-29]. ISSN 0030-8870. hdl:10125/9019.
  3. .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
  4. Robert D. Barnes. . Philadelphia, PA: Holt-Saunders International. 1982: 617–619. ISBN 0-03-056747-5.
  5. Peter Weygoldt. (PDF). Journal of Arachnology. 1999, 27 (1): 103–116 [2014-04-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8-05-17).
  6. Jeanna Bryner. . LiveScience. March 19, 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25).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无鞭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