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子窝

拔子窝(英语:位于香港沙田区火炭的一条村落,隶属于沙田九约之一的火炭约。拔子窝原为于现今坳背湾街穗禾路交界一带,1980年因政府发展火炭工业区而迁到附近的拔子坳上,即拔子窝新村

历史

乾隆年间,客家人刘廷瑞由广东长乐迁到沙田一带,并于落路下建村定居,再有后人分支到邻近的禾寮坑、拔子窝和马料三地。[1][2]拔子是番石榴的客家话别称,相传因该地种满番石榴而得名。拔子窝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载于1905年批出的集体官契中(包括松头下面房在内),1911年禾寮坑有17名村民。[3][4]

拔子窝原建有两排相距不远的石屋约十数间,村前是大片农田和火炭坑的数条支流汇合之地。1970年代末,香港政府收地发展火炭工业区,在收地范围内的拔子窝需全部清拆,八户居民受影响,村民与政府达成协议迁到拔子坳上,新村于1980年落成。[5][6]政府特意将新村道路命名为拔子窝街,新村建有22座标准三层高丁屋

交通

参考文献

  1. . 香港商报. 2017-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0).
  2. . mos.hk. 新沙田. 1986-04-10 [2023-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3. . 新界乡议局. 1991.
  4. . [2022-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5. . 华侨日报. 1976-04-12.
  6. . 华侨日报. 1980-02-0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