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劭

应劭2世纪—?),字仲瑗[1]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人。司隶校尉应奉之子,司空掾应珣之兄。应玚应璩之伯父。

卒年不详,仅知曹操207年据有河北时已经过世。

生平

应劭年少笃学,博览多闻,汉灵帝时举孝廉熹平二年为郎官,六年为汝南主簿。后辟车骑将军何苗掾,任萧县县令、营陵令、中平六年(189年)出任泰山太守

185年,朝廷派遣车骑将军皇甫嵩镇压韩遂、边章之乱,本来皇甫嵩想招乌桓兵作战,此时北军中候邹靖上言:「乌桓众弱,宜开募鲜卑。」大将军掾韩卓表示赞同,并称赞邹靖:「靖居近边塞,究其态诈。靖募鲜卑轻骑五千,必有破敌之效。」但是应劭认为鲜卑族贪婪不守信义,坚持激活乌桓兵。最后两人爆发了口角,诏百官大会朝堂,最后应劭的意见被众人采纳。

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大破黄巾贼卅万众。

权臣董卓伏诛后,余党李傕郭汜继续把持朝政,徐州刺史陶谦率前扬州刺史周、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共推行车骑将军朱俊为太师,发檄文号召地方讨伐李傕,尊奉献帝。但朱俊应李傕征召入朝,陶谦等只能作罢。

后奉曹操命令送曹父曹嵩返乡,应劭未至、陶谦先到,劫杀了曹嵩,应劭畏惧曹操怪罪,而投奔袁绍,为袁绍军谋校尉。后曹操迎奉献帝,应劭入朝制定典章。后卒于邺县

著作

着有《汉官仪》十卷、《风俗通义》卅卷、《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2]。另撰有《春秋断狱》。[3]今仅存《风俗通》十卷,又严可均辑佚数句。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后汉书/卷48》,出自范晔后汉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东观汉记

注释

  1. 按《刘宽碑碑阴故吏名》及应劭自着《汉官仪》,作仲援仲远者皆误;下为近人吴树平校注《东观汉记》卷十六。
    “「字仲远」,范晔《后汉书应劭传》同,李贤注:「谢承书、应氏谱并云『字仲远』,续汉书文士传作『仲援』,汉官仪又作『仲瑗』,未知孰是。」按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惠栋说,云《太尉刘宽碑碑阴》有「故吏南顿应劭仲瑗」一句。刘宽,范晔后汉书有传,卒于中平二年。碑文所记当无误。《水经注》卷二东阿县下有应仲瑗,《文心雕龙》议对篇有「仲瑗博古,而铨贯有叙」之语,应劭字亦作「仲瑗」,与刘宽碑相吻合。”
  2. 据《隋书·经籍志》,《后汉书》卷48《应奉传附应劭传》亦称劭“集解《汉书》”。
  3. 后汉书应劭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