憩室炎

憩室炎(diverticulitis)是大腸腸壁上憩室病發炎消化道疾病[1]。症狀多半會是下腹部突然疼痛[1],不過疼痛也可能持續幾天[1]。在北美及歐洲的憩室炎疼痛多半會在左下腹部,而亞洲多半會在右腹部[2][4]。也可能會有恶心腹瀉或是便秘的症狀[1],若是發燒或便血,可能有併發症[1]。憩室炎也可能會復發[2]

憩室炎
Diverticulitis
同义词Colonic diverticulitis
大腸(乙狀結腸)中有多個囊(憩室)。
症状腹痛发热恶心腹瀉便秘, 便血[1]
併發症膿瘍腸穿孔[1]
常見始發於突然,年齡五十歲以上[1]
类型小腸病變[*]憩室病[*]inflammatory disease[*]sigmoiditis[*]疾病
肇因不確定[1]
风险因子肥胖症、缺乏運動、吸煙、家庭病史、非甾体抗炎药[1][2]
診斷方法血液檢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結腸鏡檢查大腸鋇劑灌腸造影[1]
相似疾病或共病大腸激躁症[2]
預防美沙拉嗪利福昔明[2]
治療抗细菌药、流質飲食、住院治療[1]
盛行率3.3%(已開發國家)[3][1]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普通外科
ICD-10K57
DiseasesDB3876
MedlinePlus000257
eMedicine173388

憩室炎的成因還未確認[1],風險因素可能包括肥胖、缺乏運動、吸菸、家族病史、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1][2],而膳食纖維是否造成影響還不清楚[2]。在大腸中形成囊袋但沒有發炎症狀,稱為憩室病(diverticulosis)[1],有10%-25%的機率會因細菌感染而發炎[2][5],通常透過斷層掃描診斷,或也輔助以驗血、結腸鏡檢查大腸鋇劑灌腸造影[1]。需要與大腸激躁症鑑別診斷[2]

預防方式包括調整風險因素(不運動、肥胖及吸烟)[2]美沙拉嗪利福昔明可用於預防憩室病患者的發作[2]。歷史上曾建議避免食用堅果和種子來預防憩室炎,但發現食用這些食物與憩室炎之間沒有任何關聯,而不再作為飲食建議[1][2]。輕度憩室炎建議口服抗生素流質飲食[1]。嚴重病例則建議靜脈注射抗生素、住院和全腸外營養,並且禁食[1]益生菌使用效果尚未明確[2]。併發症如膿瘍瘺管和結腸穿孔可能需要進行手術[1]

此疾病在西方世界很常見,但在非洲和亞洲不常見[1]。在西方世界大約35%的人患有憩室病,而受影響的農村非洲人不到1%[5],罹患憩室病的人其中4%至15%可能繼續發展成憩室炎[3]。此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頻繁,在50歲以上的人中尤為常見[1]。憩室炎在世界各地也變得越來越普遍[2]。2003年在歐洲,憩室炎導致大約13,000人死亡[2],是結腸最常見的解剖疾病[2]。截至2013年,美國每年與憩室病有關的醫療成本約為24億美元[2]

參考資料

  1. . www.niddk.nih.gov. September 2013 [12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13 June 2016).
  2. Tursi, A. .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Gastroenterology. March 2016, 9 (2): 213–28. PMC 4749857可免费查阅. PMID 26929783. doi:10.1177/1756283x15621228.
  3. Pemberton, John H. 需要付费订阅. UpToDate. 16 June 2016 [13 March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4).
  4. Feldman, Mark. 9th. [S.l.]: MD Consult. 2010: 2084. ISBN 97814377276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8).
  5. .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14: 986. ISBN 9781455748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