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祯卿
徐祯卿(1479年—1511年),字昌榖,又字昌国。直隶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
徐祯卿 | ||
---|---|---|
![]() 清·顾沅辑《吴郡名贤图传赞》卷七之《徐博士像》 | ||
大明大理寺左寺副 | ||
籍贯 | 直隶苏州府太仓州军籍 | |
族裔 | 汉族 | |
字号 | 字昌榖 | |
出生 | 成化十五年(1479年) 直隶苏州府吴县 | |
逝世 | 正德六年(1511年) 京师 |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其先常熟县人,迁居吴县。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年少时,与同郡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十六岁成《新倩集》,弘治十四年以国子生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七十二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登乙丑科进士。因其貌不扬,不得入翰林,授大理左寺副。与李梦阳、何景明交游。因犯人逃亡牵连,降国子监博士。正德六年(1511年)卒,年仅三十三岁。《明史·文苑》有传。[1]
文学
在文学方面,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2]。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3]
徐祯卿着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学批判著作《谈艺录》,另有笔记《翦胜野闻》、《异林》等作品。
注释
-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徐祯卿,字昌榖,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第,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卒,年二十有三。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子伯虬,举人,亦能诗。
-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
-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
参考文献
![]() |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徐祯卿 |
-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吴中四才子 |
---|
唐伯虎 · 祝枝山 · 文征明 · 徐祯卿 |
明朝前七子 |
---|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 贡 - 王廷相 - 康 海 - 王九思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