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赞桃

张赞桃1957年—2010年3月25日),台湾云门舞集技术总监暨驻团灯光设计,以舞台灯光设计闻名全球。

张赞桃
出生1957年 (1957)
逝世2010年(52—53岁)
国籍 中华民国
知名于云门舞集技术总监暨驻团灯光设计
配偶叶芠芠
学历

生涯

张赞桃出生于1957年,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影剧组毕业。[1]1976年,张赞桃首度担任云门舞集技术人员,并于1982年加入云门实验剧场,担任技术人员、技术经理。[2]1986年,云门暂停期间,张赞桃赴美至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攻读设计系,获得硕士学位。[3][4]毕业后,张赞桃留在当地打工、持续精进,接触纽约专业剧场技术。[1]1990年,张赞桃返台,翌年担任云门舞集技术总监暨驻团灯光设计。[2]

1999年,张赞桃罹患淋巴癌,治疗后随着云门舞集前往国外演出。2009年,张赞桃淋巴癌三度复发,接受骨髓移殖。[2]2010年3月25日,张赞桃在睡梦中辞世,享年五十三岁,追思会于旧八里排练场举行。[5]

作品

张赞桃的云门灯光设计作品包括《竹梦》、《狂草》、《行草》、《水月》、《流浪者之歌》等,其它灯光设计作品有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艺术节明华园《济公活佛》、当代传奇剧场《欲望城国》灯光技术指导、兰陵剧坊《明天我们空中再见》、NSO歌剧《托斯卡》、金枝演社《群蝶》和《祭特洛伊》等。[2]

张赞桃的灯光设计获得了全世界赞誉。《行草》得到了《芝加哥论坛报》「得益于林克华的舞台设计和张赞桃的灯光」的评论;[6]《狂草》的灯光创意「大胆而看似简单」,与布景共同创造了剪影视觉。[7][8]《竹梦》的布光在表现时间感的方面「精准而美丽」,[9]艺评家亦说《水月》的灯光与舞台共同创造了「光与暗的奇迹」。[10]法兰克福汇报》称张赞桃的灯光为「罕见的美丽」,德国南德日报》则评价「张赞桃是当今剧场界最优秀的灯光设计家」。[11]

参考数据

  1. 林语倢. . PAR表演艺术.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中文(繁体)).
  2. 林怀民; 王孟超; 王世信; 李琬玲; 周倩漪; 廖俊逞. . PAR表演艺术. 2010-04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中文(繁体)).
  3. 陈品秀. . 云门数字典藏. 2002-11-29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中文).
  4. 林千琪. . PAR表演艺术.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中文(繁体)).
  5. 林欣谊、汪宜儒; 汪宜儒. . 中时新闻网. 2010-04-04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中文(台湾)).
  6. Smith, Sid; Tribune arts critic. . Chicago Tribune. 2003-05-30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7. Roy, Sanjoy. . Writing on air. 2007-09, (Autumn 2007): 54-55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英语).
  8. Jowitt, Deborah. . Writing on Air. 2007-10-02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英语).
  9. Anderson, Zo. . The Independent. 2004-12-06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英语).
  10. Smith, Janet. . The Georgia Straight. 2010-02-08 [2023-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3) (英语).
  11. . 云门舞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2)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