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人
张宇人,大紫荆勋贤,GBS,JP(英语:,1949年9月30日—),广东东莞人,香港政治人物,现任香港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饮食界议员。他是前东区区议会区议员、前香港自由党副主席、前民政事务委员会主席,以及前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主席(第五届)。[3]
The Honourable 张宇人 GBM GBS JP 议员 | |
---|---|
![]() | |
香港行政会议成员 非官守议员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16年11月25日 | |
指定 | 梁振英 → 林郑月娥 → 李家超 |
![]()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00年10月1日 | |
前任 | 陈荣灿 |
选区 | 饮食界 |
![]() | |
现任 | |
就任日期 2022年5月10日 | |
主席 | 邵家辉 |
前任 | 钟国斌 |
![]() | |
任期 2016年10月7日—2022年5月10日 | |
党魁 | 钟国斌 |
前任 | 钟国斌 |
继任 | 邵家辉 |
![]() | |
任期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31日 | |
指定 | 董建华 |
选区 | 委任议员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 | 1949年9月30日
籍贯 | 广东东莞 |
政党 | ![]() |
配偶 | 蔡咏钿(Sylvia)(1972年结婚)[2] |
儿女 | 1子2女 |
学历 | 奥兰治海岸学院工程学副学士 佩珀代因大学工商管理学士 佩珀代因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
母校 | 伊维英文学校 拔萃男书院 |
职业 | 香港立法会议员 商人 |
宗教信仰 | 基督教 |
背景
早年生活
张宇人生于香港,成长于尖沙咀加连威老道及金巴利道64号住宅[4],身兼尖沙咀街坊会副理事长的父亲张志安曾是海洋皇宫酒楼夜总会的合伙人[5],又分别在尖沙咀弥敦道开设金冠酒楼和油麻地宝宁大厦华冠酒楼[5],1980年代成为栢丽购物大道兴建计划的推手[6]。而母辈祖籍韩国仁川。张宇人在1955年毕业于中华基督教会协和幼稚园[7],曾就读伊维英文学校,亦曾于小学二年级时报考丽泽中学附设小学学位[8],1961年至1967年就读拔萃男书院[1],继而于1969年至1970年到美国奥兰治海岸学院(Orange Coast College)修读工程学副学士课程[1],1976年至1979年于佩珀代因大学完成工商管理学士学位[1][2],并于该所大学修毕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
政治主张
批评政府推动香港的英语教育不力
2002年12月,立法会议员张宇人猛烈批评政府,表示英文虽是香港的另一官方语言,但港人英语水平低落,港英政府要为英语教育政策失误负上很大责任。他在香港电台「给香港的信」节目中指出,二十年前商界已投诉港英政府政策弱导致英语水平下降,但当时港英政府掩耳盗铃推说是教育普及化而已;由于港英政府的英语教育政策一再失误,现时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人民的英语水平经已超越香港,内地也急速赶上。他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应加强幼童的英语教育,以及改变现行功效不大的一校一外籍英语教师模式,香港特区政府可以把外籍英语教师集中起来先扶持少数学校,即把外籍教师集中到某区学校二至五年,待区内的本地英语教师水平提高后,再转到另一区任教。[10]
批评政府设立的多项条例严苛 称扼杀饮食业发展空间
2006年,代表饮食界的立法会议员张宇人狠批政府新设立的多项条例,实在太严苛,是与饮食业“对着干”,又指卫福局局长是“无事找事做”。他说,政府口口声声说,香港是美食天堂,有需要确保食肆的食物安全云云,话虽说得很漂亮,但事实并非如此。一直以来,政府只是用严苛的政策来扼杀饮食业的生存空间,绝无用教导及辅助的方法去帮助饮食业发展,一有事就拉人封铺,这令香港饮食业过去十年来的发展都停滞不前。具体而言,他反对政府收紧扣分制,批评食物安全中心起不了监控作用,批评食环署实施食肆发牌新规,认为将食肆列为厌恶性行业是不公平做法,反对开征销售税。[11]
推迟火锅附加持牌条件
2008年12月4日,张宇人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在2009年冬季才推行火锅附加持牌条件,以期在现时经济不景情况下尽量减少有关条件对业界的影响。[12]
批评政府多个议案咨询不足
2013年7月,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总结今个立法年度工作,财委会主席张宇人批评,过去一年政府多个较争议的拨款议案,由于咨询不足,增加了财委会审议难度。过去一年,政府几个拨款申请,包括扩建堆填区,长者生活津贴,不是撤回,就是中止辩论或遇到「拉布」。张宇人回顾财委会一年工作时,表示虽然拨款申请是回应社会诉求,但当局咨询不足,争议尚待解决便要求拨款,增添审议的困难。[13]
批评政府禁止电子烟政策
在立法会辩论2018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时,政府提出禁止电子烟措施已取得足够票数支持,张宇人明确反对一刀切禁止电子烟,批评这是「典型的多数票极权,剥削掉少数票人的权利」,质问宗教都有害、糖吃得多都有害,是否统统都要禁止[14]。他还以英国王储查理斯曾计划在全英国取缔麦当劳惹起极大争议作例,质疑港府是否仍要像保母般严格规范人民生活习惯[15]。张宇人承认自己是烟民,在看到过去数十年港府逐步收紧吸烟政策后,想不到连电子烟这类二手烟影响较低的产品也要禁止,形容情况可悲[15]。
倡向成年永久居民派一万元
2019年12月9日,自由党立法会议员钟国斌、张宇人、易志明和邵家辉,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会面,讨论2020年的《财政预算案》。自由党向陈茂波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包括以现金或消费劵形式向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居一民发放万元津贴、向零售业及餐饮业店舖发放一笔一万元津贴,以及减免短期租约用地一半租金。其他建议还包括宽免差饷及地租、退还薪俸税及设立帮助维修在示威中被损毁公共车辆的「复修基金」等。[16]其中发放一万元津贴的建议被采纳,这也是时隔9年香港特区政府再度派钱[17],并于2020年6月21日父亲节开始接受申请。
发起抗新冠肺炎疫情行动
由于有部分人士不遵守新冠肺炎疫情下政府要求的14日强制隔离检疫而进入食肆,2020年3月25日,立法会议员张宇人强烈建议业界严禁佩戴检疫手带人士进入食肆。[18]他呼吁饮食界发起抗疫行动,包括不会招待配戴监察手带的人士,并会致电热线报警、提供酒精搓手液等,相信会有数以千计的食肆响应。与此同时,他希望政府能在抗疫基金加码,又表示若政府推出更严厉措施,希望可以不向食肆收差饷,并提供更多资助。他又呼吁业主减租,减轻饮食界营业者的负担,大家一起共渡难关。[19]
言论及争议
最低工资立法争议
批评声音指由于饮食界的选民都是饮食业东主,故张宇人未能反映饮食业从业员的声音,且连饮食业东主也不能有效地代表,甚至连自由党的立场也不能正确地反映[22]。
张宇人曾经因为于最低工资立法争议持有反对意见,建议将最低工资水平订为20港元以下,被批评为「廿蚊张」。[lower-alpha 1][23][24]
张宇人在2010年3月22日now宽带电视节目时事全方位称媒体误会其言论,辩称只是作出回应,最低工资水平以20元作「下限」,但强调这是业界意见。3月23日,自由党发表声明,指出将最低工资定为港币20元以下不是其立场,但张宇人拒收回言论。李鹏飞亦认为自由党受张宇人拖累。[25]劳工团体亦批评张宇人的言论是漠视雇员权益[26],终于张宇人在3月25日向公众道歉[27]。
他在出席城市论坛时有80后青年扮演「有良雇主」向张宇人掷20元纸币,[28],讽刺他「埋没良心,只顾及到该行业的利益,而忽略了香港大众整体的利益。」[29]3月29日,公民党派发约6万张由党工蓝凯怡设计的「廿蚊纸」(仿20元纸币)传单[30]。
张宇人于2010年4月24日出席香港电台节目时指出,应该讨论加薪的涟漪效应,而不是把「24元是否够用」作为讨论重点,惹来同场出席的工联会立法会议员黄国健及家庭观众所质疑。[31]
注释
- 粤语「廿蚊」即「二十元」的意思。
参考数据
- Kevin Sinclair (编). 4. Who's Who in Hong Kong Ltd.、Asia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Ltd. 1988: 72.
- . 张宇人个人网站. [2022-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6).
- 张宇人于2000年及2004年香港立法会选举中皆击败对手当选,在2008年立法会选举因没有竞争对手而自动当选。
- 李子建、蒲苇、郑保瑛、拾慧、梁操雅、许景辉、区婉仪 (编). .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2: 179.
- 李子建、蒲苇、郑保瑛、拾慧、梁操雅、许景辉、区婉仪 (编). .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2: 178.
- 李子建、蒲苇、郑保瑛、拾慧、梁操雅、许景辉、区婉仪 (编). .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2: 180.
- . 华侨日报. 1955-07-13: 15 [2022-04-19].
- . 华侨日报. 1956-08-14: 12 [2023-04-30].
- . 香港电台网站. 2022-06-22 [2022-06-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3).
- . 苹果日报. 2002-12-30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3).
- 何洁霞. . 经济导报 (2006年29期) (香港经济导报社). 2006-07-24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 消防处. (PDF).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二零零九年一月 [2020-06-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10-07).
- . 无线新闻. 2013-07-18 21:50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3).
- . 香港01. 2018-11-08.
- . 明报. 2018-11-08 [201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9).
- . 852邮报. 2019-12-9 18:30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 罗曼. . 证券时报. 2020-02-26 16:21 [2020-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 . 香港新闻网. 香港中国通信社. 2020年03月25日 16:42 [2020年6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8月13日).
- . 香港电台. 2020-03-27 HKT 10:26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 . 香港电台. 2020-04-24 HKT 11:03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3).
- . 明报. 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 [2020年6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6月27日).
- .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5).
- . [201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0).
- .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6).
- . [201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30).
- .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7).
- . [2010-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7).
- . [201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7).
- . [2010-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30).
- . [201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6).
- . [2010-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03).
- . 苹果日报. 2018-08-05 [201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