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东

张克东(1932年—1991年6月17日)浙江乐清人,华美联合建设公司(华美建设)创办人,为台湾预售屋制度的始祖,1970年代募资在台北市营造多个建案,后因销售不顺破产,数栋建物也因产权持分问题而难以市区更新

张克东
出生1932年
浙江省乐清县
逝世1991年6月17日(1991岁—06—17)(58—59岁)
台北市大安区孙逸仙治癌中心医院
国籍 中华民国
职业企业家

生平

早年

张克东为浙江乐清人,空军机械学校毕业[1]。以中华民国空军军官退伍后,他趁越战时期大批驻越美军来台湾度假期间,开设「清华语文中心」,生意兴隆[2]

兴起

1960年代,台北市政府为求中山北路仁爱路敦化北路敦化南路繁荣及改善此三条市容,鼓励建商在此兴建高楼大厦[3]。张克东于1965年10月创立华美联合建设公司[4],最初职员仅六人[5]。为扩大行销声势,他选着年轻貌美的女性穿着礼服作预售屋销售,带动台湾房屋代销业这类的合作模式[6]。他第一个案子便是仁爱路的华美大厦,以豪华的办公室、样品屋,美丽女接待员等作排场,销售获得空前成功[2]

台北芝蔴大酒店

华美大厦后,张克东陆续推出翡翠、九龙、老爷、林肯大厦等[7]。1975年10月4日位于台北市四维路的林肯大厦落成时,华美建设同时举行创立十周年纪念酒会,致贺的各界来宾报导就达二千六百余人[5]。张克东是台湾开创预售屋制度的始祖,许多建案都是卖出后,再回租当作饭店经营[8]。这些大型建案快速卖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张克东使用持分制度以快速筹集到所需资金,日后却会有庞大的利息压力及纠葛不清的产权纠纷,一爆就难以收拾[2]。华美投资公司以三个月定期存款付息三分、六个月者付息三分一、一年期者付息三分三,吸引投资[9]。像是兴建台北芝蔴大酒店时,于1976年4月发行海报公开募股,宣传酒店一半以新台币廿九万八千元为一单位分成五百个持分单位出售,投资者地段增值与事业经营的多种优厚利益[10]

芝蔴大厦

1977年2月,张克东率团远赴东京夏威夷檀香山洛杉矶等地,以石门芝麻大酒店作视频,宣传台湾观光旅游[11]。次年,他拷贝「石门经验」到台北市兴建芝蔴大厦,首创台湾第一栋多目标综合性大厦规画,于底层设立芝蔴百货,在房地产业界引起话题[12]。1980年,芝麻海景山庄听涛庐、石门芝麻大酒店、林肯大厦同时获中华民国十大公司暨中外产品金牌奖[4]。华美建设也援助了翡翠湾太空玲珑屋销售[13]

破产

开幕于1976年的石门芝麻大酒店风光四年后,因华美建设财务发生困难,张克东孤注一掷在三芝兴建三百六十户独门独院大社区,却销售奇差[14]。后因投资石门白沙湾海景山庄受到香港财团拖累,华美建设发生跳票倒闭[15]。1981年9月17日华美建设首先发生退票八百多万元,之后三天之内累积退票款额将近二千万元,导致张克东在19日开记者会强调会负责解决债权,希望政府解除融资禁令[16];当日,他因负债超过十亿元,声明破产[17]。之后两天间,有两千多位债权人办理债权登记,总金额约五亿多元[18]。24日,由债权人周世杰发起,二百多人债权人自行集会要求张克东负责[19]。华美建设因此决定10月1日登报标售第一批资产,有林肯、老爷、九鼎、九龙、华美大厦等部分层数[20]。12月19日,台北地检处依违反《票据法》罪嫌对张克东提起公诉[21]。24日,有上百名债权人集合在林肯大厦二楼要求还钱[22]。26日,立法委员雷渝齐说,张克东显有恶性倒闭之嫌,行政院应追究失职人员责任[9]。31日,张克东在林肯大厦华美建设总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资产负债表上大约有卅二亿多元,其中台北芝麻酒店与石门芝麻酒店负债已三亿四千七百多万元[23]。之后,张克东在华美建设债权人会场,被数名债权人群殴三次[24]

从1981年退票后,张克东隐居四年[25]。原以「你买我的、我租你的,5年后通通是你的」口号吸引投资者抢进的台北芝蔴大酒店,1982年经营五年后就「芝麻关门」[26]。1985年间,张克东复出,创立大容食品公司,计划要成为全台湾最大的便当供应商,却没有成功[2]。被持分人控告的案件,历经台湾高等法院七次判决无罪,1987年5月13日被高院改判有期徒刑二年[27]

1989年3月28日,张克东在芝麻大厦顶楼的房子遭法拍[28]。11月22日,连他的电视机、电话、冷气机、微波炉、桌椅等家具都遭拍卖,只卖了五千元[29]

晚年,张克东与外甥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国际贸易大楼十八楼设立「多而多国际开发」,计划在石门水库创建苏州庭园式住宅大楼[17]。但1991年6月17日晚上7点,张克东因肺癌病逝于孙逸仙治癌中心医院,享年五十八岁,遗有妻子、二男二女[1]

身后

2003年7月,立法院三读通过《不动产证券化条例》,才对台湾不动产债权持有投资有正式的管理依据[26]。前国泰金控副董事长蔡镇宇讲述,地产投资上,曾以张克东、台北财神大酒店(财神酒店)创办人刘成懿为戒,绝不买山坡地或等待变更编定的土地[30]

位在台北市长安东路、复兴北路交叉口的芝麻大厦,商业地理位置佳,曾有中兴百货、电影院,但都歇业,有大集团企图集成,但产权难度很高[31]。至于台北捷运信义安和站1号出口旁的台北芝麻大酒店,低楼层空间曾由好乐迪合作金库银行信义分行承租,但后因火灾而荒废[26]。该大楼在2011年被评估是能总销超过百亿元的都更指针大案,却因产权太过混乱多年未集成完成[8]。吉美建设虽于2013年集成取得超过九成产权,依然因部分持有人意见不同,而成为精华地段的罕见荒废建物[26]。2021年报导时,不动产业者举例因所有权复杂、难以集成的台湾废墟,最知名的便是台北芝麻大酒店与石门芝麻大酒店[32]

参考

  1. 简秀枝﹑张辉衔. . 经济日报. 1991-06-22 (中文(台湾)).
  2. 陈宗仁. . 联合晚报. 1991-06-23 (中文(台湾)).
  3. . 经济日报. 1969-12-30 (中文(台湾)).
  4. 王在军. . 联合报. 1980-11-17 (中文(台湾)).
  5. . 经济日报. 1975-10-05 (中文(台湾)).
  6. 洪雅龄. . 经济日报. 1996-08-18 (中文(台湾)).
  7. . 经济日报. 1972-10-06 (中文(台湾)).
  8. 徐义平、简明葳. . 自由时报. 2011-01-14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中文(台湾)).
  9. . 联合报. 1981-12-27 (中文(台湾)).
  10. . 经济日报. 1979-01-06 (中文(台湾)).
  11. . 经济日报. 1977-03-06 (中文(台湾)).
  12. 梁任玮. . 经济日报. 2006-10-12 (中文(台湾)).
  13. 苏铭. . 经济日报. 1996-09-14 (中文(台湾)).
  14. 王韵龄. . 联合晚报. 1992-07-29 (中文(台湾)).
  15. 罗平. . 中国时报. 1995-08-01 (中文(台湾)).
  16. . 民生报. 1981-09-20 (中文(台湾)).
  17. 简秀枝、张辉衔. . 经济日报. 1991-06-23 (中文(台湾)).
  18. . 民生报. 1981-09-23 (中文(台湾)).
  19. . 联合报. 1981-09-25 (中文(台湾)).
  20. . 民生报. 1981-10-01 (中文(台湾)).
  21. . 经济日报. 1981-12-20 (中文(台湾)).
  22. . 联合报. 1981-12-25 (中文(台湾)).
  23. 梅琼安、陈承中. . 联合报. 1982-01-01 (中文(台湾)).
  24. 陈承中. . 民生报. 1982-02-04 (中文(台湾)).
  25. . 经济日报. 1985-08-17 (中文(台湾)).
  26. 施智龄. . 台湾苹果日报. 2021-10-01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中文(台湾)).
  27. . 经济日报. 1987-05-14 (中文(台湾)).
  28. . 经济日报. 1989-03-30 (中文(台湾)).
  29. 宋宗信. . 经济日报. 1989-11-22 (中文(台湾)).
  30. 成章瑜﹑李佳谕. . 经济日报. 1996-05-08 (中文(台湾)).
  31. 朱语荞. . 自由时报. 2018-02-09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3) (中文(台湾)).
  32. 杨明峰. . 台湾苹果日报. 2021-05-03 [2022-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