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直
张光直(1931年4月15日—2001年1月3日),生于北京。考古学家、人类学家,曾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亦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
张光直 | |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31年4月15日![]() |
逝世 | 2001年1月3日![]() | (69岁)
国籍 | ![]() |
配偶 | 李卉 |
亲属 | 张我军(父) |
学历
| |
经历
|
生平
父亲张我军为台湾新文学健将、哥哥张光正于青少年时就到苏区参加革命(1945年3月从北京去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不是“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弟弟张光诚和他一起从中国大陆回台,后来都去美国。
他和父母返台后,就读台北市建国中学,在左派校长陈文彬和国文教师罗铁鹰的影响下,接受了左派思想,并培养了文学的兴趣。张光直在白色恐怖四六事件中被捕,被关押一年多,通过父亲的党政关系才得释放。
张光直留学美国,于哈佛大学师从戈登·蓝道夫·威利,取得人类学博士学位。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张光直于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任教长达16年,1977年回到母校哈佛人类学系任教,曾任该系系主任一职。
他在1994年应李远哲邀请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健康因素辞职,到美国休养,2001年因帕金森氏症在美国麻塞诸塞州去世[1]。
为纪念张光直,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将图书室命名为“张光直纪念图书室”。[2]
学术成就
张氏学术主要成就有二:
其代表作《古代中国考古》(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曾修订多次,其中最后一版提出中国文化的多元起源论,迄今仍然是中国考古学最主要的指导理论。
著作
- Rethinking Archaeology (1967)
- Settlement Archaeology (1968)
- 《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 ISBN 978-0-913516-06-5 (1969)
-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 (1976)
-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1977)
- Fong, Wen (ed.). .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80. ISBN 0870992260. 外部链接存在于
|title=
(帮助) (Chang has essay in) - Art, Myth and Ritual: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 (1983) 《美术、神话与祭祀》
-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 an 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2002)
- 《Souvenirs de la patate douce : une adolescence taiwanaise》 (2005)
- 《商周青铜器与铭文的综合研究》 (1973)
- 《张我军诗文集》 (1975)
- 《台湾省浊水溪与大肚溪流域考古调查报告》 (1977)
- 《中国青铜时代》 (1983)
- 《考古学专题六讲》 (1988)
- 《九洲学刊选编(一)》 (1988)
- 《中国青铜时代第二集》 (1990)
- 《美术.神话与祭祀》 (1992)
- 《考古人类学随笔》 (1995年),ISBN 978-957-08-1442-2
- 《中国考古学论文集》 (1995)
- 《蕃薯人的故事》 (1998),ISBN 978-957-08-1757-7
- 《古代中国考古学》 (2002)
- 《商文明》(Shang Civilization)(2002)
- 《张光直文学作品集 : 考古学家张光直文学作品集粹》 (2005)
受奖荣誉
- 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1996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to Asian Studies[3]
参见
注释
-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01 [2015-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中文(台湾)).
- . www.nmp.gov.tw. [2022-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3).
-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AAS), 1996 Award 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s to Asian Stud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2011-06-06
- . [2014-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6).
参考文献
- Ferrie, Helke, 1995, "A Conversation with K.C. Chang," Current Anthropology, 36(2): 307-325.
- Keightley, David N., 2001, "Kwang-Chih Chang (1931–2001),"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60(2): 619-62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