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内容简述
《师说》提出正确的学习观和态度,认为「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以孔子向老聃、师襄、郯子、苌弘等人学习为例,说明「圣人无常师」,孔子是圣人,但没有固定的老师,任何人都可以作为老师。不应因官位贵贱或年龄长幼,就不肯向人学习。且「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老师不一定比弟子优秀,弟子不见得比老师弱,这只是因为了解道理的时间有先有后,人人的在学术艺业方面各有专门之处。最终归结为必须要从师问学,才能有所成就。
参考
- 从《师说》的“传道”思想看大学教师的文化使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从《师说》看韩愈的教师理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从《师说》中看韩愈的阶级局限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师说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