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羌
山羌(学名:,英语:),,为鹿科麂属的草食性动物,原生于台湾和中国的华中与华南地区。台湾鹿科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约47~70公分,体重在6~7公斤之间,四肢细小。雄山羌有角,但很少超过10公分,且不分叉,每年12月时头角开始生长,隔年六月掉落;雌性则无角。体背呈暗黄色,上胸体侧为灰褐色,四肢是黑褐色。其眼腺发达,远看之下犹如四只眼睛,故有人称之为「四目鹿」。[3]该动物属于可食用野生动物,为台湾原住民的传统猎物之一。2019年1月9日起,台湾农委会林务局将山羌由保育类调整为一般类野生动物。[4][5]
山羌![]() | |
---|---|
![]() | |
雄性台湾山羌(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标本(国立台湾博物馆藏)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科: | 鹿科 Cervidae |
属: | 麂属 Muntiacus |
种: | 山羌 M. reevesi |
二名法 | |
Muntiacus reevesi (Ogilby, 1839) | |
型态
身长不及一公尺,雄性有短角而雌性仅有骨质隆起,在鹿科动物中公山羌的角并不特化,且保有其他鹿科动物所没有的上犬齿,靠保护色及灵敏的行动来避敌,雄性额内缘至角基内侧各有一黑色条纹,雌性则在额前有盾型班块,白色的腹部以及尾巴下方的白色也是主要特征,叫声似犬吠。[6]
分布
黄麂自然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地区,另外也有人为引入的族群分布于日本(房总半岛、伊豆大岛、千叶县)及英国(德比郡以南)等地;由低海拔到海拔3,000公尺都有分布,从阔叶林及水源处也可找到牠们。
有2个亚种:
习性
黄麂多数独居,其领域几乎不会重叠,于一只雄性的领域中可能会有三、四只一齐的雌性。
繁殖
黄麂雌性大约五个月才性成熟,开始排卵,排卵间隔约14天,每胎生一只,怀孕期七至八个月,生产后三至四天便可再受孕,不受哺乳影响,因此牠们全年均可连续繁殖。雌性怀孕会形成集体的大量怀孕周期,幼仔多数同期出生,与一般草食性动物的年周期繁殖不同。雄性黄麂则约九个月达到性成熟,在换角期间仍具制造精子的生殖力,不同于一般鹿科动物。
注释
-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5 April 2009].
- . QTAI看见. [202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4-03).
- 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 . 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国家公园介绍. 中华民国内政部营建署.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2019-01-09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 庄哲权. . 中时电子报. 2019-01-10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3).
- . 科技部科技大观园. [2018-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 http://hk.myblog.yahoo.com/littlematch2048/article?mid=19237&fid=-1&action=next%5B%5D
- . 2008年1月2日 [2018年9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9月5日).
- 吴聪敏. (PDF). 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暨研究所: 7. 2007年 [2018-09-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9-01).
参考文献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山羌(分类) |
![]() |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山羌 |
- 《香港方物古今》,饶玖才 着,天地图书 出版,1999年。105-107页。ISBN 962-950-671-8。
- 香港法例《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附表2: 黄麂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外部链接
- 森林、山羌、犬吠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湾大学动物博物馆山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数字典藏 山羌头骨标本
- 小 麂“出镜”重庆阴条岭保护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