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机
屈机是一个香港及周边粤语地区近年所用的潮语。早期用于游戏机中心以及香港街机文化内,指对战中的挑战者利用一些由游戏程序作者有意无意间制造出来的漏洞,使玩者在先达到某种条件或进行某行为之下,可轻易地(有点不正常地)达到游戏内某种目的,从而战胜被挑战者。这些漏洞,一向被认为是禁忌招数,在游戏机中心内的对战是禁止使用的。
后来,这个词语渐渐融入香港的流行文化中的俚语,泛指任何使用建制上的漏洞而使事件得以达成的手段,都被统称为「屈机」。
广义的「屈机」,是指被强横方式硬逼,觉得无可反驳,无法还手,譬如遇上明显比自己强的对手或形势,毫无招架能力,只好无奈接受。此时「机」字可解作「机制」,泛指在特定系统内通过「屈曲机制」来干一些不符合系统机制规范的事。
屈机一词亦曾见于2008年香港中学会考中文科试题,并引起社会广泛的争议。
应用
屈机的情形,其实较常出现于格斗游戏中,当中以Capcom的《街头霸王系列》及SNK的《格斗天王系列》等最为普遍看到。主要的问题是其中一方的玩家,可能会不断反复使出同一招技能或直接将对手推至墙角(一般称为关角落),再不断以技能或特技攻击对手,结果对手或电脑角色在没法回避及反击的情况败阵,此为屈机最常见的情况。然而在香港街机文化内,有一种不成文规定称为「让Round」,假如其中一方的玩家使用这样的方法胜出,有可能会招致对手的不满,严重者可能会招致被人殴打报复[1],因此屈机的情况多数只适用于面对电脑角色。以下为两个应用的例子:
- 「哗,你都好屈机㖞!」—用作形容词
- (哗,你真屈机!)
- 「好心你唔好屈机啦!」—用作动词
- (你别屈机啦!)
使用范例:
如果有一个人,其肚腩大得可以坐下来时将两手搁在上面,而他向你问:「你得唔得?(你能不能?)」的时候,你就可以回应那人说:「你真系屈机!(你真是屈机!)」
屈机之另一用法,是一方在对赛中以大比数击败对方,称为「屈佢机」。
而其中被用插件用户欺负的人就可以说:「屈晒机啦你!」
「屈机」一词的起源
「屈」是来自《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
70年代尾、80年代初,当时街机设计比较简陋,有很多设计上的漏洞或隐错(bugs)。不少玩家为了令付出的「一蚊」(即「香港一元硬币」,通常那年代的街机都是一元一个回合的)更耐玩,于是不断循环利用那些漏洞(或隐错),有人甚至可以只消一元由早打到夜。这种做法叫做「打 Formula」,又简称「打方」(取「方」乃因与Formula的第一音节谐音,又有人谓该用语乃取Formula之中译「方程序」之首字)。
经典例子:
某些游戏入面的某位置会有“2UP”(意即吃了会奖玩家多两条生命)。有人就谂到吃完“2UP”便立即自杀;好多游戏会在玩家死后退回一小段,于是又可再经过“2UP”位置再吃一遍,然后又再自杀…如是者不继循环直至有九十九条命方肯离开!认真醒目!
机舖(港式叫法,即“游戏机中心”)老板当然不会容许你这样,早年许多香港机舖皆会粘贴「严禁打方,违者熄机」的警告牌。
直到80年代尾、90年代初,电子游戏《街头霸王II》诞生,很多人打电脑游戏时皆会「打方」,久而久之,这种方法被称为「屈方」(利用Formula,即程序隐错去达成屈胜)或「屈机」(利用程序隐错去「屈」电脑/ 游戏机让玩家获胜)。
使用范例:
打《街头霸王II》时,不断使出秘技(程序隐错上而生的招数)屈电脑(例如屈波升,屈挞),就可以称之为「屈方」或「屈机」了。但当与其他玩家对战时,以这些秘技屈对手,则只可以叫作「屈方」,而不可以叫做「屈机」(因为玩者并不是在屈电脑,而是屈人)。
及后,「屈机」一词大为盛行,甚至无人再用「屈方」这个专有名词。无论屈人还是屈电脑都一律叫作「屈机」。玩《街头霸王II》对打时如果对手不断屈你,你会说:「喂!唔好再屈机喇!」(嗨!别再屈机呀!)
再及后,「屈机」一词成为普罗大众的词汇,且进化到可以用来当形容词。
形容词使用范例:
- 「哗!你好屈机啫!」
- (哗!你这人很屈机呀!)
- (利物浦以身高过人的高治上阵,然后不断吊球进禁区处,真的太屈机了!)
「屈机」见于香港中学会考试题事件
2008年的香港中学会考,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负责出题的中文科卷五「综合能力考核」,内容提及「屈机」一词,惟将意思错误解作「玩游戏者因无法取胜而屈服」。另外,试题中亦出现了口号「见鬼勿O嘴 ,潜水怕屈机」。由于事件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以及媒体广泛报导,而当中「屈机」一词遭误解误用亦不断被网民炮轰及恶搞,关注度远超过试题中出现过的其他潮流用语,因而令「屈机」一词由原来只流行于游戏界及网络上,火速流传于香港被人广泛地认识及讨论。
事件经过
2008年4月26日举行香港中学会考中文科聆听及综合能力的部份。其中试卷五《综合能力》考卷中,有题目要求考生撰写演讲词,分析香城近年兴起的潮流用语,用作教育局局长参观学校时作演说之用。题目枚举学者及广告从业员对潮语的正反看法,让学生作答题参考,当中《香城日报》罗列十个潮语例子,如「颓」、「屈机」、「潜水」、「蒲点」、「丧」等,然后详加解释。其中「屈机」一词的解释上写道:「『屈』指屈服,『机』是电子游戏机。「屈机」指玩游戏者因无力取胜而屈服。」此解与一般游戏玩家以至此词汇的日常用户的理解并不相同,被网民视作错解。常态解意是:不要胡乱改变情况,否则会引起麻烦。试卷下半部又印有一张主题公园万圣节活动的宣传海报,海报上出现了数句以潮流用语创作的口号,问题口号「见鬼勿O嘴 ,潜水怕屈机」就是出现在该海报上。考生需阅毕整份数据后,再回答有关的问题。(试题内容详见《香港网络大典》──潜水怕屈机)
反应
事件于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应,多份报章均作报导。当中的评论包括:
- 「试卷不应用上这些粗鄙的字眼」(4月27日星岛日报)
- 「较单纯的学生根本未接触过这些粗鄙的字眼,试卷变相在推广它们。」(4月27日星岛日报)
- 「潮流用语随处也是,不能像鸵鸟般逃避它们,这试题正好让学生思考该用甚么态度对待非正统语言,明白这些字词虽富娱乐性,却不应用来写作。」(4月27日星岛日报)
- 「有关试题随即引发考生在网上热列讨论,有考生指试题极度新潮,看完后即『O嘴』。」(4月27日星岛日报)
- 「这些潮语太粗俗、不正宗,强调考试应着重考核学生运用规范中文的能力,并无必要以潮语作为考试题目,亦低估了学生的语文水平」(4月27日东方日报)
- 「潮语虽被不少学生当作沟通工具,但这些词语往往是『短暂性』,或很快被遗忘,学生未必明白个中含意,因此用潮语出题存有极大局限性,学生容易误解意思,影响学生的考试表现,曾经有同学生讨论过,发现十个学生对同一个字,可能有八个解释」(4月27日东方日报)
- 「有考生事后在网上揶揄考评局,运用大量潮流用语令人难以理解。」(4月28日明报)
- 「中学会考潮语考卷触发应届考生在网上发起『绝望黑衫行动』,呼吁其他考生于英文考试当日共同穿上黑衫,对考评局的不满作出无声抗议。」(2008年4月27日东方日报)
- 「应届会考生于网上发起『绝望黑衫行动』,不满考试及评核局于会考中文科以潮流用语设计试题,又突然改变试题形式。」(2008年5月3日明报)
「屈机」与「潜水怕屈机」的迷思
在网上,不少考生事后上网揶揄考评局,引发热烈讨论。对于问题词汇「屈机」及问题口号,出现不少评论:
- 考生:「明白『潜水(不露面)』、『屈机』(打机用语,指无力取胜而屈服)两词的意思,但首度得知两词可共用。」(4月28日明报)
- (按:以上报章引用的词义是直接引自试卷中的解释,并非此处所提供的正解)
- 有网民更取笑考评局太『潮』,歪曲部分『潮语』的真正解释,例如错解『屈机』的意思,见香港高登讨论区[2]
- 恶搞标语:「见卷O左嘴、考试怕屈机」,见香港讨论区[3]
- 香港网络名人林忌认为「潜水怕屈机」,是有另一种意义的——就是我们这些潜隐于水的无权无势者,非常痛恨那些不学无术的官僚在胡乱屈机——利用手头上的权力,指鹿为马。[4]
- 考生表示无法理解何谓「潜水怕屈机」,香港Uwants讨论区[5]
- 「最为学生垢病的是卷上某条试题的一幅海报。海报上写上一句『见鬼勿 O 嘴,潜水怕屈机』,令众学生摸不着头脑…『潮语文化』和『食字文化』,虽然被大众定格为社会中的一种次文化,但这次文化的力量绝不能轻视,而且这种文化也有自身的一套规格,并不会因其身份卑微就可以无规限地胡说胡用。」(2008年4月26日)[6]
- 「终于都数尽了考评局出的『潮文潮语』;不过,考评局真的几乎『潮裂』,好心他们研究一下网络上的次文化才出卷吧,不要再『屈考生的机』,『O考生的嘴』了!」[7]
类似事件
- 台湾亦曾发生过相似事件。2006年台湾的大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科试题中,亦曾经出现过多个潮流用语。与香港这次事件相似之处在于其中一潮文「3Q得Orz」亦被认为被出题者错误引用。此事件在台湾引发了极大的回响。
参考来源
- 星岛日报:会考中文题太「潮」考生「O嘴」(2008年4月27日)
- 东方日报:潮语玩死会考生(2008年4月27日)
- 明报:「见鬼勿O嘴,潜水怕屈机」 考生轰会考中文出潮语(2008年4月28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2008-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02).
- 高登:CE 今年卷5讲潮语 sosad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8-05-01.
- . [200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4).
- . [200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6).
- 什么是「潜水怕屈机」?HKEAA扮潮?
- . [200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200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