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血女修會
歷史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在1860年來華,翌年譚瑪達肋納及亞納進會,向中國婦女傳福音,組成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第三會,稱為「寶血會傳教姑娘」,足跡遍及廣東沿岸以至湖北的漢口。1922年脫離嘉諾撒仁愛女修會獨立,成為國籍女修會,定名為「中華耶穌寶血女修會」或簡稱「寶血女修會」,首任會長為譚加辣修女。
獨立後的寶血女修會獲師多敏主教相助,借出筲箕灣第106地段幾間房屋,作為臨時的會院及學校之用,但過了兩個月就坍塌了,於是遷往聖十字架樓,成為獨立後第一座修院。1929年7月1日位於深水埗元洲街的母院落成,由恩理觉主教祝聖,7月19日教廷頒令正式准許寶血女修會成為香港代牧區的本地修會。
服務與工作
教區及堂區工作
寶血女修會為一傳教女修會,亦是一教區修會。
教育工作
寶血女修會初期的使徒工作,因應當時社會的需要而開辦女校和義學。先後計有:
- 正教學校(獨立之初,西灣河聖十字徑臨時修院旁);
- 德貞女校(現今德貞女子中學);
- 德嬰女校之第一、第二分校;
- 道志小學
- 金禧中學(「金禧事件」在查出帳目混亂後被天主教香港教區接管;在1978年被查封並整頓後,易名德蘭中學)
於2001年成立「教育事務處」,有系統地統籌寶血女修會的教育事業,現時於香港轄下共有3間中學、9間小學及兩間幼稚園[1]:
- 中學
- 小學
- 德貞小學(1923年創立)
- 寶血小學(1945年創立)
- 寶血會培靈學校(1959年創立)
- 華富邨寶血小學(1968年創立)
- 寶血會嘉靈學校(1969年創立)
- 寶血會伍季明紀念學校(1984年創立)
- 海怡寶血小學(2000年創立)
- 寶血會思源學校(2009年創立)
- 臺灣臺南市天主教私立寶仁國民小學[2]
- 幼稚園
- 德貞幼稚園(1938年創立)
- 寶血幼稚園(跑馬地)(1945年創立)
- 寶血幼兒園(深水埗)
- 臺灣臺南寶仁幼稚園
- 特殊照顧
- 寶血兒童村
- 寶血女子中學
- 寶血小學
- 德貞小學
- 德貞女子中學
- 寶血會思源學校
- 位於九江街的德貞幼稚園舊址
社會工作
寶血女修會創會之初,修女們特別關愛弱小婦孺。1931年將母院部份地方闢為患病兒童診治,贈醫施藥。1951年獲香港政府於深水埗元洲街撥地興建現今「寶血幼兒院」前身的孤兒院,專門收容棄嬰。翌年於新界粉嶺龍躍頭建成孤兒院,照顧年齡較大的孤兒,隨著香港社會轉型,該院已由收容孤兒,轉為照顧因家庭問題及其他原因未能獲得適當照顧6至18歲的女童。
靜院服務
寶血靜院共分為兩座,設有21間房間、聚會室4間、祈禱室兩間、閱讀室兩間等,可容納30人,專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一個退省靜修的地方。另有會議室,設有多媒體及即時傳譯系統,以供開會及研習會之用。
外部參考
- 寶血女修會官方網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香港法例: 耶穌寶血女修會法團條例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