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郡
历史
汉代安定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北地郡置。郡治在高平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属凉州刺史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领二十一县: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袓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甘肃省平凉市、白银市北部和东部及镇原县一带。境内有萧关。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42725户,143294人。
东汉时有羌乱,永初五年(111年)内徙右扶风美阳县,永建四年(129年)复还;永和六年(141年)十月再次内徙右扶风,建和年间复还。初领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栾、三水、阴槃、安武、袓厉、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氏道21县,永和五年(140年)以前省并复累、安俾、抚夷、泾阳、卤、阴密、安定、安武、爰得、眴卷、月氏道11县;永初五年(111年)左右,鹯阴、租厉2县移属武威郡;永建四年(129年),参栾县移属北地郡,北地郡鹑觚县来隶[3]。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领临泾、高平、朝那、乌枝、三水、阴盘、彭阳、鹑觚八县,有6094户,29060人。延熹四年(161年)左右复置泾阳县[4];中平年间末,阴盘县移寄治京兆尹新丰县,故地遂废[注 1];兴平元年(194年)分鹑觚县置新平郡。东汉末领临泾、高平、朝那、乌枝、三水、彭阳6县。北魏时治安定县。
行政区划
人物
注释
- 按,《汉书》武帝元年立阴盘县,属凉州。灵帝末徙于京兆尹界内,其县遂废。[5]
参考文献
引用
- 《史记》〈匈奴列传〉:「当是之时,秦晋为彊国。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闲,号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獂之戎,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
- 《汉书》卷66〈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忠弟恽,字子幼。……〈报会宗书〉曰:『……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 鹑觚,故属北地。 《续汉志 卷二十三 郡国五》
- 周振鹤《东汉政区地理》,页153.
- 《太平寰宇记 卷三十四 邠州宜禄县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