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伽墓
安伽墓是一座位于西安未央区大明宫乡炕底寨村的北周粟特人古墓葬,于2000年5月至7月间发掘出土,[1]同北周史君墓相距约2.5千米。

安伽墓石门和围屏石榻
中国粟特墓葬 | ||||||||||||||||||||||||||||||||||||||
---|---|---|---|---|---|---|---|---|---|---|---|---|---|---|---|---|---|---|---|---|---|---|---|---|---|---|---|---|---|---|---|---|---|---|---|---|---|---|
|
||||||||||||||||||||||||||||||||||||||
墓主简介

安伽的墓志拓片
根据墓志记载,墓主安伽,字大伽,来自姑藏昌松(位于甘肃武威市,曾是丝绸之路要冲,北朝时期聚居大量中亚、西亚人),从他的姓氏来看,应是源自中亚安国的粟特人。[2]曾任北周大都督、同州萨保。其父安突建曾任「冠军将军」、眉州(今四川眉山)刺史,母亲杜氏为昌松县君,也就是凉州(今甘肃武威)汉人。安伽于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五月逝世,终年62岁。
墓葬简介

安伽墓石门门额上的祆教火坛浮雕线摹图
安伽墓由斜坡墓道、五个天井、五个过洞、砖砌甬道以及墓室组成,石制墓门门额有彩绘雕刻的祆教火坛和半人半鸟祭司图像。墓室内发现一具围屏石榻,由11块石板构成,共雕绘56幅图案,全部彩绘贴金,内容有出行、狩猎、乐舞、宴饮等,其中人物多为胡人,着胡服,作胡舞,充满异域风情。[3]这些图案的组成和布局都有明显的对称性,特别是左右两侧图案的对称性更强。[4]
粟特人大多信仰祆教,通常以火烧的方式处理遗体。安伽的遗骨就经过火烧,而且放置在墓门之外。同隋朝的虞弘墓相比,安伽墓只有一具围屏石榻,虞弘墓只有石椁,两者都没有棺,这与汉人葬俗大不相同。[2]与同为北周时期的另外两座粟特人墓葬——康业墓及史君墓相比,安伽墓的汉化程度高于史君墓,但低于康业墓。[5]
相关书籍
-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3年8月1日. ISBN 9787501014583 (中文(简体)).
参考数据
- . www.sxhm.com. 2016年12月9日 [2018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7月31日).
- 郑培凯 (编). . 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 2009: 82, 85 [2018年7月31日]. ISBN 978-962-937-166-1.
- 尹申平; 邢福来; 李明. . mall.cnki.net. 2001 [2018年7月31日].
- 邢福来. . www.nxkg.org.cn. 2017年12月4日 [2018年7月3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8月2日).
- 吴天泰 (编). . 台北: 五南图书出版. 2015: 290 [2018年7月31日]. ISBN 978957114175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月24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