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基

始基古希腊语罗马化:arkhḗ),又译作本原,是源自古希腊哲学中的概念,指世界万物的来源与存在的根据。

不同地方的人对于世界最初形态都感到好奇,而此概念可追溯至古希腊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其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则首次提出了始基的定义:“各种存在物由它产生,毁灭后又复归于它”。其他古希腊哲学家对始基亦有不同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是“数”,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柏拉图认为是“理念”等。[1][2][3]除了西方探讨始基外,不同宗教和不同地方的人都尝试追溯世界之始。

西方哲学

原子说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始基是“原子”。这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原子」构成。他们只有形状、次序和位置上不同,由此构成万物。[4]原子说认为原子在空虚间不断移动,在移动期间又会不断碰撞、分裂然后再组合,从而使物质发生改变。这些原子的数量虽然无穷无尽,但是所组合的数量是有限的,由此解释了现存物质数量是有限的。[5]

水说

米利都学派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是水。在泰勒斯以前,希腊人都以神话基础解释世界,然而泰勒斯则观察自然万物思考世界。[6]他认为,万物都可以改变、万物都可以流动。然而水可以从液态变成固态、亦可以变成气态。因此他总结水就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7]

中国哲学家管仲亦提出「水」为万物之始基。他认为万物皆不离水,是生命的植根之处。除此以外,他亦观察水和人的个性关系。如齐国的水急而流盛,因此贪婪、粗暴和好勇;而楚国的水则较柔弱而清白,因此当地的人都较果断和敢为。[8]

气说

阿那克西美尼第欧根尼则认为万物始基为「气」。[9]他们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物质是通过气体的聚和散而产生的,阿那克西美尼则同时认同火是最精纯的空气。[10]

天帝教则以「炁」来代表宇宙的能量。根据《天人文化圣训辑录》记载,因「炁」之转动产生了「氢」和「氧」,而「氢」和「氧」的结合燃烧才产生了「水」。[11]

火说

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根基是“火”,他认为「火可以转为一切,一切亦可以转为火」,而现在、过去、未来都是永恒的火。它自然有分寸地燃烧和熄灭。[12]

种子说

阿那克萨哥拉认为万物根基是“种子”。太初的混沌分成冷的迷雾和暖的以太,冷雾形成水、木、石等。生命的「种子」由水载送至地,动物从湿暖的泥土中长出来。[13]除此以外,他认为始基是无限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有共同的部份组成,是为同素体。他认为生成和消灭其实就是合并和分离,因此无所谓的生和灭。在此意义下,物质为永恒的存在。[14]

四根说

后来,恩培多克勒总结了以上各学派的论点,提出了地﹑水﹑火与风四种元素。并且它们可以不断融合和分开。他认为:“它们有时从多种生一,有时从一中生多。”[15]从此产生了世界上种种变化着的复杂物质。[16]

中国哲学

道家

老子认为,世界始基为,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除此以外,他还认为道会生长,培育万物。并且道是无形无象,不可描述。[17]当「道」应用在物理世界时,则可称为「德」。[18]庄子则继承了老子的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最后根源。他认为天地形成后天地之间皆为「气」,而气的形态则为「阴」和「阳」。阴阳相交则成万物。因此,庄子把生和灭视为气的聚散。[19]

宗教哲学

亚伯拉罕诸教

基督教则认为世界由神创,而神则是自有永有[20]而自有永有,则是不受任何力量所影响他存在或不存在,祂是超越时间空间[21]然而,这里的“我是自有永有”在希伯来文为同一个词,在希伯来文中“是”有“存在”的意思。比如创世记1: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和合本版),这里面的“有”就是这个字[22]

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则认为为世界的起源,跟道教教义中的「道」同样无形无相。「大梵」即为终极现实之意,而「小梵」即为婆罗门阶层。印度教认为,为世界的运动法则,一切由梵而生,灭后亦回归于梵。佛教兴起后, 佛教神话吸收了大梵的概念成为大梵天王,成为佛教神话中的护法神之一,然而, 与婆罗门教不同, 佛教认为万物无始无终,没有梵在背后支撑其存在性,一切皆是无常的。印度教出现后,发展出了「上梵」和「下梵」的概念。[23]

参见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 (编).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
  2. 彭克宏 (编).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
  3. 冯契 (编).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4. 翁宝山. . 中国大陆: 清大. 2006-05-01. ISBN 986-81812-0-8 (中文(简体)).
  5. 韦尔白金汉. . 黄振威 (编). 第一册. 香港: 商务印书馆. 2016年12月. ISBN 978-962-07-5698-6 (中文(繁体)).
  6. 01哲学团队. . 01哲学. 香港: 香港01. 2020-05-28 [2020-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中文(繁体)).
  7. Jacob Graham. .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Internet: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2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英语).
  8. 管仲. . 中国哲学书. 互联网: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中文(繁体)).
  9. 亚里士多德. .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中文(简体)).
  10. . 哲学史 (中文(简体)).
  11. 刘至善. . 中华民国主院. 台湾: 天帝教中华民国主院.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6) (中文(繁体)).
  12. 慧心. . . 中国大陆: 红旗出版社. 2014-07-25 (中文(简体)).
  13. Hall:《期望中国》,页46;黄正谦:《东海西海「心」「理」相通》,页123-124。
  14. 亚里士多德. . 形而上学. 中国大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中文(简体)).
  15.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 中国大陆: 商务印书馆. 1982-05-01. ISBN 9787100002653 (中文(简体)).
  16. . 翼报. 香港: 天荣基金会. [2020-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0) (中文(繁体)).
  17. 老子.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互联网.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中文(繁体)).
  18. 朱康有. . 灿烂的中国文化. 香港: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18-09-12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中文(繁体)).
  19. 朱康有. . 灿烂的中国文明. 香港: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18-09-12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中文(繁体)).
  20. . . 互联网: 环球圣经公会.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
  21. 郑国治. . 祂的名—我是(自有永有的). 美国: CRU Chinese Ministries USA.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中文(繁体)).
  22. . biblehub.com. [2017-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23. . 中华生命关怀教育协会. 台湾. [2020-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中文(繁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