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之母
天主之母(古希腊语:,,/ˌθiəˈtɒkəs/,敍利亚文: ܝܳܠܕܰܬ ܐܰܠܳܗܳܐ,Yoldath Alloho,拉丁语:、Dei genetrix、Mater Dei,英语:,教会斯拉夫语:Богородице),又译为上帝之母、神之母,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的称号之一,相当于东方亚述教会所称的我们的上帝和救主基督之母(英语:,或汉译为我们的天主、救主基督之母)或基督之母( Mother of Christ)。在正教会、东方正统教会与天主教会中,都使用这个称号来称呼马利亚。
字面上的翻译,Theotókos可直译为生神者(正教会译名,英语:)或汉译为诞神女,天主教会译为“圣母”或“天主之母”。这个称号在古代敍利亚教会中极为重视,在以弗所公会议中决议给予马利亚这个称号。
语源
古希腊语:(Theotokos)是由两个希腊语单字组成的词,其中希腊语:是神、上帝的意思,而希腊语:是怀孕、生子的意思,相当于拉丁语:、Dei genetrix。学者雅罗斯拉夫·帕利坎(Jaroslav Pelikan)解释这个字的意思是「那位生下神的人」(the one who gives birth to the one who is God)。
在英语世界中,Theotokos通常被译为 ,但就字面意义而言,这是一个不精确的翻译。英语:对应于拉丁语:,相当于希腊文单字(Mētēr tou Theou),或古希腊语:(Theomētor,另一个拼法为Θεομήτηρ,Theomētēr),这两个单字都是“神的母亲”之意。它通常被缩写为MP ΘΥ,作为马利亚的象征符号。在中世纪时,拉丁语:与被视为同义,随后被传译为英文。利玛窦和徐光启则将天主教传统中的拉丁文汉译为“天主圣母”[注 1],有时也以圣母代替(;“”,天上母后)[注 2]等其他玛利亚的称号。
但不管是Theotokos 或 Mētēr tou Theou,在古希腊文基督教文献中,都是使用于马利亚怀孕与生下耶稣的时候。在三位一体教义中,耶稣与天父为一体,在某些基督教派别中,认为耶稣就是天主,马利亚为耶稣之母,因此也可称为天主之母。在西方基督教的应用中逐渐被不特指生育耶稣事件,而强调圣母子间恒久特殊关系,因此圣母(天主之母、神之母、基督之母)成为较为通用的译名。
但这些观点引起在神学上的争议,因为这不代表马利亚生下上帝(神,天父,天主),更精确的说,马利亚生下的是神的化身、肉身(Incarnation),也就是圣子耶稣。因此,也有人主张,应译为「神的化身之母」或「神的肉体之母」(Mother of God Incarnate)[1]。也有如聂斯脱里等人,认为生神女(Theotokos)这个称号太容易使人混淆,主张以基督之母(古希腊语:,Christotokos)的称号来加以取代。东方亚述教会将这个称呼变为「我们天主救主基督之母」(Mother of Christ, our God and Saviour)。天主之母其实为「天主第二位圣子耶稣基督之母」的缩写。
1994年11月11日,罗马天主教会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与东方亚述教会大公牧首玛·丁克哈四世签署了《共同声明》[2],支持两项东方亚述教会惯用的称呼,「基督之母」或是「我们天主救主基督之母」[3],将东方教会与西方天主教会的称呼传统合一。
早期基督教
俄利根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以“诞神女”(Theotokos)来称呼马利亚的人,但是这个说法根据的文献可靠性有所争议,无法确认。
在早期教父中,使用“诞神女”(Theotokos)来称呼马利亚的有亚他那修、圣额我略·纳齐安、金口若望、希波的奥古斯丁等人。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We recognize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as the Theotókos, the mother of God incarnate, and so observe her festivals and accord her honour among the saints." Mary: Grace and Hope in Christ by the Anglican-Roman Catholic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ARCIC II)
- . [2008-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4) (英语).
- 吴昶兴. (PDF). 2006 [2008-02-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9-28) (中文).
来源
- 论文
- 李奭学:〈三面玛利亚——论高一志《圣母行实》里的圣母奇迹故事的跨国流变及其意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