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 (臺中市)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大坑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大坑庄」,隸屬於捒東上堡。該庄西北與聚興庄為鄰,北與下南坑庄、七份庄為鄰,東北邊及東邊北段與馬力埔庄為鄰,東邊南段與大湳庄為鄰,南邊為頭汴坑庄,西邊為廍仔庄、軍功藔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臺中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新社區」,隸屬於臺中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新社區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大坑」大字,隸屬於臺中州大屯郡北屯庄[3]。
戰後北屯庄改制為北屯鄉,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47年2月,北屯鄉併入省轄臺中市而改稱北屯區,村亦改制為里。2010年12月,臺中縣市合併為直轄臺中市,北屯區隸屬不變。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廣盛、大帝城、大坑、江貴城、下橫坑、苧仔坑、北坑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1]。此外,本地區尚有清水口、大湖、大湖口、三角埔、番仔城、半天嶺、西螺湖、瓦磘、大崎腳、內湖底、頭嵙、雙連坪、龍舟窩、畚箕湖、廍子坑、青山社區、三貴城、嶺秀山莊、東山社區、華陽山莊、雅歌皇家別墅、聖地雅哥別墅等聚落[2]。
交通
- 市道129號(東山路二段、中興巷、廍子路)是石岡區土牛至大里區塗城的道路,大致以沿大坑溪谷地蜿蜒經過本地區。由該道路向東北越過山區可前往馬力埔、大湳、新社、土牛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向西南可前往廍子、三汴、太平東北部、頭汴坑西端、車籠埔、番子寮(部分路段與塗城交界)、草湖並止於省道台3線另一路口。[1][4][5][6]
- 規劃中的臺中捷運綠(大坑延伸)線延伸段舊社-經補庫站
學校
- 大坑國小(一度改名為光正國小)
- 逢甲國小
- 林肯美國學校
觀光
参考文献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臺中市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6年9月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 《臺中市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6年9月
- 《臺中縣新社鄉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2月
- 《臺中縣太平市行政區域圖》,內政部,2005年12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