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哥

大吴哥[1]高棉语罗马化 高棉语发音:[ʔɑːŋ.kɔː.tʰum])又译吴哥通吴哥城,是吴哥古都最后的主城池。其高棉语名字意思是“大城”。该城市位于今天的柬埔寨,是由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于十二世纪末创建。

大吴哥
អង្គរធំ
大吴哥地图
Angkor Thom在柬埔寨的位置
Angkor Thom
Angkor Thom
大吴哥在柬埔寨的位置
其他名称大吴哥
地点 柬埔寨暹粒省
地区东南亚
坐标13.443302°N 103.859682°E / 13.443302; 103.859682
类型遗迹
属于吴哥古迹
长度3 km(1.9 mi)
宽度3 km(1.9 mi)
面积9 km² (3.4mi²)
直径3 km(1.9 mi)
周长12 km(7.5 mi)
历史
建造者阇耶跋摩七世
材料砂岩红土
创建于公元12世纪后期(不包括里面的一些纪念碑)
废弃于公元17世纪初
时代中世纪
注释
保护状况待修复废墟
管理吴哥地区遗址保护和管理机构
公众参观外国人需购票
遗迹群 · 大吴哥 · 巴普昂寺 · 巴戎寺 · 南北图书馆 · 摩迦拉陀寺 · 空中宫殿 · 十二塔庙 · 圣琶丽寺 · 圣佛寺 · 群象台 · 癞王台
大吴哥南门四面佛

大吴哥占地9 平方公里,位于吴哥窟以北,园区内保存几座早期的纪念碑以及阇耶跋摩及其继任者创建的纪念碑。城市的中心是阇耶跋摩的国家寺庙巴戎寺,其他主要遗址聚集在胜利广场周围,在这范围内包括一系列各朝创建的古都遗迹:苏利耶跋摩一世重建的空中宫殿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创建的巴普昂寺阇耶跋摩七世创建的巴戎寺(Bayon)、群象台瘌王台等。该遗迹群是东南亚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词源

吴哥高棉语发音:[ʔɑŋ.ˈkɔː])在高棉语中意思是「首都」;[2][3]该词汇来源于梵语词汇「城」( nagara)。该城的正式名称是耶输陀罗补罗高棉语 高棉语发音:[jeaʔ sao tʰeaʔ reaʔ boʔ raʔ][4]梵语 ),意为“荣光的她之城”。

不过,Angkor Thom(高棉语:អង្គរធំ)是大吴哥的另一个替代名称(高棉语:នគរធំ)的变换名称,由于忽略了错误发音而被认为是正确的名称。Nokor(高棉语:នគរ,Nôkô )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源自梵语的Nagara(梵语:नगर),意为大城市,并结合了高棉语单词Thom(高棉语:ធំ ,Thum )。[5]

历史

大吴哥是阇耶跋摩七世帝国的首都,也是他进行大规模建设城市计划的中心。在城里发现的一处铭文称阇耶跋摩为新郎,而城市则是他的新娘。[6]:121鉴于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惨痛经验,阇耶跋摩七世将吴哥城城墙筑得特别高又厚实[7],城外建有护城河。城中心的巴戎寺,最著名的就是以阇耶跋摩七世面容为蓝本来雕刻的54尊四面佛像,也是「微笑高棉」的由来,寺庙墙上浮雕不只展现阇耶跋摩七世与占城战斗的壮阔场面,也有描绘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而因为阇耶跋摩七世笃信佛教,吴哥地区信仰开始由印度教转变为佛教,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的特殊风格。除此之外,阇耶跋摩七世还建造了大批寺庙如塔普伦寺(Ta Prohm)、达松将军庙等,也兴建了不少医院、旅舍。[6]:138「吴哥城-伟大的城市」这个名字从 16 世纪就开始使用。

已知在吴哥城建造的最后一座寺庙是曼加拉萨寺,它于 1295 年投入使用。此后,现有的结构不断进行修改,任何新建造的建筑都是用易腐烂的材料制成的,并且没有幸存下来。

最终在13世纪由国王波隆摩罗阇二世领导的阿瑜陀耶王国最终洗劫了大吴哥,迫使博涅亚领导的高棉人将首都迁往东南部的金边,弃守后的吴哥渐渐凋零。[8]:29

吴哥城在1609年之前的某个时间被遗弃,最迟于16世纪六十年代被柬埔寨人重新发现,当时一位早期的西方游客写道「这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城市,“就像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一样奇妙」。[4] : 140 据信该城市曾居住了80,000–150,000 的人口。[6]:140

1622年用高棉诗作的吴哥窟诗,曾描述了吴哥城的美丽。

城市格局

风格

大吴哥的建筑物采用巴戎风格设计。其结构多以砂岩红土建造,每个城市入口处的面塔设有那伽雕像的巨型人物塔。

格局、结构

大吴哥位于洞里萨河的支流暹粒河西岸,距河约四分之一英里。大吴哥南门位于暹粒以北7.2公里,吴哥窟入口以北1.7公里。城墙高8公尺,两侧有护城河,每条长3公里,围合面积 9平方公里。城墙是由土支撑的红土结构兴建,顶部设有栏杆。每个基点都有大里通往市中心或巴戎寺。由于巴戎寺本身没有城墙或护城河,考古学家将这座城市的城墙或护城河解释为代表须弥山周围的山脉和海洋。[9]:81另一座城门「胜利门」位于东门以北500米处;胜利之路与通往胜利广场和巴戎北部皇宫的东路平行。距暹粒市中心约30分钟路程。

城门高23公尺的塔楼是后来添加到主体结构的,沿用了巴戎的表面,上头刻画的人物可能代表国王本人、观世音菩萨、 帝国的守护者或某种组合。每座塔前的护城河都有一条堤道:左边有一排提婆,右边有一排阿修罗,每排都拿着一只龙以拔河的姿态呈现。这似乎是对印度教著名的创世神话故事《搅乳海》神话的参考。龙族也可能代表从人类世界到众神世界(巴戎)的过渡,或者是守护者。[10][9]:82

南门现在是游客最多的地方,因为它是游客进入城市的主要入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座由砂岩建造的角落神殿 ,供奉观音菩萨。这些建筑通常为以中央塔为基准的十字形结构,面向东方。

大吴哥内设有运河系统,水从东北流向西南。被城墙包围的大部分土地将被城市的建筑所占据,这些建筑现已不存。并被森林覆盖。

大多数吴哥遗址都有大量的浅浮雕展示,描绘了古代印度教的神话故事和史诗中出现各种神、女神和超凡脱俗的生物。以及实际已知的动物,如,此外还有看起来如是中国神话、中国民俗中的传说生物样貌的生物。

在塔普伦遗址中,在一个巨大的石入口附近,可以看到「西入口南侧壁柱上的圆环设计不同寻常」。人们能够看到该遗迹描绘各种常见动物,如猪、猴子、水牛、公鸡和蛇的圆形。这些圆形中没有神话人物,因此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这些人物描绘的是12世纪古代高棉人常见的动物。[10]

图片

参考数据

来源

  1. 中国地名委员会. . 商务印书馆. 1993: 31. ISBN 7-100-00798-4. Ângkôr Thum 【柬】 大吴哥
  2. Headly, Robert K.; Chhor, Kylin; Lim, Lam Kheng; Kheang, Lim Hak; Chun, Chen. 1977. Cambodian-English Dictionary. Bureau of Special Research in Modern Languages.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Washington, D.C. ISBN 0-8132-0509-3
  3. Chuon Nath Khmer Dictionary (1966, Buddhist Institute, Phnom Penh)
  4. Headley, Robert K.; Chim, Rath; Soeum, Ok. 1997. Cambodian-English Dictionary. Dunwoody Pres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SBN 9780931745782. http://sealang.net/khmer/dictionary.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5. word Nokor Thom and Nokor Wat in Khmer dictionary adopted from Khmer dictionary of Buddhist institute of Cambodia, p. 444 and 445, pub. 2007.
  6. Higham, Charles. 2001. The Civilization of Angkor. Phoenix. ISBN 1-84212-584-2.
  7. 毛四杰《吴哥窟:用石头写出历史的古城》17页
  8. Chakrabongse, C., 1960, Lords of Life, London: Alvin Redman Limited
  9. Glaize, Maurice. 2003.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1993 French fourth edition. The Monuments of the Angkor Grou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14 July 2005.
  10. Freeman, Michael and Jacques, Claude 1997. Angkor Cities and Temples. Bangkok: River Books.

书籍

  • Albanese, Marilia. (Paperback). Vercelli: White Star Publishers. 2006. ISBN 88-544-0117-X.
  • Freeman, Michael; Jacques, Claude. 需要免费注册 (Paperback). Bangkok: River Books. 2003. ISBN 974-8225-27-5.
  • Jessup, Helen Ibbitson; Brukoff, Barry. (Hardback). Bangkok: River Books. 2011. ISBN 978-616-7339-10-8.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