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

大义1360年闰五月—1363年八月[注 1]元朝时期陈友谅年号,共计4年。[1]

大义
1360年闰五月-1363年八月
政权陈汉
君主陈友谅
历时4年
大义陈汉及元朝时期的位置。

《新元史》记载在1361年陈友谅改元「大定」,[2]则大义年号似乎只用一年。权衡《庚申外史》言陈友谅有「天定」「大义」两个年号,钟渊映认为「天定」是徐寿辉末年陈友谅所改。[3]

徐红岚《中日朝三国历史纪年表》所列,1360年为大义元年,只有1年。刘夏《刘尚宾文集》中有多篇署年“大义”元年、二年的文章。其中《祷雨龙王文》开篇称“维大义二年岁次辛丑四月辛巳朔越三日癸未”,可知“大义”年号使用不止一年。[4]另外康熙《沔阳州志》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时修沔阳城掘得旧砖,上有「大汉复庆路大义三年七月」字样。[5]杨讷认为,大义年号使用四年,历来无人怀疑。[6]

改元

大事记

  • 大义元年——闰五月初三日,陈友谅称皇帝,建国大汉。
  • 大义四年——八月二十六日,陈友谅死,九月,其子陈理即位。

西历纪年对照表

大义元年二年三年四年
公元 1360年1361年1362年1363年
干支 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元朝 至正20年21年22年23年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

参见

注释

  1.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作建元于五月,此处从《新元史》、《明太祖实录》作建元于闰五月。

参考文献

  1.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第202-203页。
  2. 柯劭忞.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至正〕二十一年,友谅改元大定。」
  3. 钟渊映《历代建元考》卷8:「《庚申外史》曰:『陈友谅之簒位于徐寿辉也,僭号大汉,改元天定、大义。』愚考诸书庚子岁,友谅改天定二年为大义元年,则天定、大义实为二号,而葛氏误以为一耳。又天启、天定改于寿辉末年,或疑即友谅所改,是未可知。」
  4. 刘夏《刘尚宾文续集》卷三<祷雨龙王文>
  5. 陈锋,《明清以来长江流域社会发展史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8页。ISBN 9787307046245
  6. 杨讷.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2期. 上海古籍出版社. : 71–94.
  7. 宋濂.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至正二十年五月〕陈友谅杀其伪主徐寿辉于太平路,遂称皇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
  8. 柯劭忞.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至正二十年〕闰〔五〕月庚午,陈友谅弑徐寿辉于采石,僭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9. 《明太祖实录》卷8:「〔庚子岁闰五月〕戊午,陈友谅弑其主徐寿辉于采石。初,友谅之犯太平,挟寿辉以行,既陷太平,志盈满急,谋僭窃,乃于采石舟中先使人诣寿辉,前佯为白事,令壮士持铁檛自后击碎其首弑之。寿辉死,友谅遂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舁庙中神像颠倒置门外,而僭位其中国,号汉,改元大义。」
  10. 李兆洛《纪元编》卷上:「陈友谅,大义〈至正二十年五月〉。」
  11. 宋濂.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至正二十三年八月〕是月,大明兵与伪汉兵大战于鄱阳湖,陈友谅败绩而死。其子理自立,仍据武昌为都,改元德寿。」
  12. 柯劭忞.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至正二十三年〕秋七月壬戌,朱元璋与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其子理奔武昌,僭称皇帝,改元德寿。」
  13. 柯劭忞.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至正二十三年〕九月,理僭称皇帝,改元德寿。」
  14. 《明太祖实录》卷13:「〔癸卯岁八月〕壬戌,……友谅在别舸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

深入阅读

  • 李崇智.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 邓洪波. . 台北: 国立台湾大学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 2005年3月 [2021-11-12]. ISBN 97898600051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08-25).
前一年号:
徐寿辉: 天定
中国年号列表 下一年号:
德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