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码
场所码是人员进入一些场所时需要扫描的一种专用QR碼(二维码),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内地、澳门等地的部分场所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使用场所码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上海在各公共场所部署的场所码(左)与数字哨兵(右)

苏州数字门牌(场所码)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场所码
运行机制
场所码的运行需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实现。以苏州市为例,场所(单位)管理者需要通过“苏周到”、“微信”等软件进行“数字门牌”的绑定,填写相关信息后打印数字门牌,进而生成自己所在场所的唯一二维码,即场所码,供被管理者扫描;被管理者通过“苏周到”、“微信”等软件扫码、登记个人信息,其后,软件自行进入苏康码、核酸检测等信息的核验[1]。
主要作用
通过扫描场所码,系统会对人员进行登记、显示扫码者进入该场所的位置、时间等信息。这样,在局部地区发生疫情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确诊病例或接触者的扫码记录,关联到其他扫描到该“场所码”的人员,便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2][3][4]。此外,由于扫描场所码进行登记后就可以实现对健康码的查验,在一定程度上场所码实现了对健康码的“取代”[5]。
参考资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