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
四草(台湾话:[注 1])位于台湾台南市安南区,实际地理位置横跨鹿耳、四草、海南及盐田等四里,滨临台湾海峡,以明郑时期历史遗迹与生态的景点为著名。「四草」一词最早可见于《重修台湾县志》(1752年)一书,当时称为「四草屿」,可知当时的四草还是一座岛屿[注 2][1]:1。
四草 | |
汉字 |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
古称 | |
汉字 | |
白话字 | |
台罗拼音 |
.jpg.webp)
四草大道

傍晚的四草

空中所见的四草

四草红树林绿色隧道
沿革
1624年,荷兰人来台时称为「北汕尾」,又有记为「北线尾」(荷文:Boxemboy),现在两地名混用。例如四草大桥全名为「北汕尾四草大桥」。荷兰人正式登上安平 (台湾本岛) 之前的过渡小岛。1856年《台湾山海全图》曾标记为「泗草」[2]。1887年,清朝时期属于安平县外武定里。1920年日治期间,属新丰郡安顺庄大字妈祖宫下的小字。民国35年安顺乡奉令划归台南市管辖,隶安南区。
四草也是郑成功登陆台湾之后跟荷兰人的第一战场。目前四草大众庙后方保有郑荷战争「骨骸冢」。四草正好位在台江,因此境内有丰富生态,拥有红树林所形成绿色隧道(辟有观光竹筏航线)、及湿地景观,是台湾旅游景点。
相关条目
注释
- 「草」字台语在此发音并非「tsháu」,而是文读「tshó」
- 《重修台湾县志‧卷二 山水志》:「北线尾屿在鹿耳门之南,壤接鹿耳门。其西南有四草屿,东南即安平镇大港。」[1]:1。
参考文献
- 许政雄. . 万卷楼. 2014-08. ISBN 978-957-739-879-6.
- . Gallica. 法国国家图书馆. 16.. [2023-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3)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