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氟化碳

四氟化碳,又称为四氟甲烷Freon-14R 14,是一種鹵代烴(化學式:CF4)。它既可以被視為一种鹵代烴鹵代甲烷全氟化碳,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无机化合物

四氟化碳
骨架式
3D模型
IUPAC名
Tetrafluoromethane
四氟甲烷
别名 全氟化碳、四氟甲烷、CFC 14、海龍14
识别
CAS号 75-73-0  checkY
PubChem 6393
ChemSpider 6153
SMILES
 
  • C(F)(F)(F)F
InChI
 
  • 1/CF4/c2-1(3,4)5
EINECS 200-896-5
ChEBI 38825
RTECS FG4920000
性质
化学式 CF4
88.00 g·mol¹
外观 無色無味氣體
密度 3.72 g/l, 氣體 (15 °C)
熔点 -183.6 °C (89.6 K)
沸点 -127.8 °C (145.4 K)
溶解性 0.005 %V, 20 °C
0.0038 %V, 25 °C
蒸氣壓 3.65 MPa, 15 °C
106.5 kPa, -127 °C
结构
分子构型 四面體
危险性
警示术语 R:無
安全术语 S:無
主要危害 頭痛、噁心、頭昏眼花及破壞心血管系統
NFPA 704
0
1
0
 
闪点 不可燃
自燃温度 > 1100 °C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零下198 °C時,四氟化碳具有單斜的結構,晶格常数为a = 8.597, b = 4.433, c = 8.381 (.10-1 nm), β = 118.73° [1]

附加物理性質

性質 數值
密度 (ρ),-196 °C (固態 1.943 g.cm-3
密度 (ρ),-183 °C 1.89 g.cm-3
密度 (ρ),-127.8 °C (液態 1.603 g.cm-3
密度 (ρ),-80 °C (氣態 1.317 kg.m-3
密度 (ρ),15 °C (氣態) 3.72 kg.m-3
密度 (ρ),21 °C (氣態) 3.858 kg.m-3
三相點溫度 (Tt) -183.7 °C (89.4 K)
臨界溫度 (Tc) -45.5 °C (227.6 K)
臨界壓力 (pc) 3.793 MPa (37.43 bar)
臨界體積 (Vc) 0.142 dm3.mol-1
臨界壓縮性 (Zc) 2.77
熔化潛熱 (lf),三相點 8.09 kJ.kg-1
蒸發潛熱 (lv),-127.8 °C 135.7 kJ.kg-1
比熱容 (cp),固定壓强,30 °C 58 J.mol-1.K-1
比熱容 (cp),固定壓强,-145 °C 80.08 J.mol-1.K-1
比熱容 (cv),固定体積,30 °C 49 J.mol-1.K-1
熱容量比 (κ),30 °C 1.178571
壓縮性因子 (Z),15 °C 0.9981
离散因子 (ω) 0.177
偶極矩 0 D
黏度 (η),0 °C 16.1 μPa.s (0.0161 cP)
黏度 (η),-60.3 °C 17.0 μPa.s (0.0170 cP)
表面張力 (σ),-80 °C 6.4 mN.m-1
熱導率 (λ),0 °C 15.03 mW.m-1.K-1

歷史

1926年,首次制得純淨的四氟化碳。[2]

生產

在實驗室内,四氟化碳可由以下的反應獲取:

SiC + 2F2 → CF4 + Si

也可以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光氣四氟化硫氟化作用来获取。商業上可由氟與二氯二氟甲烷氯三氟甲烷的反應製备。另一個方法是用碳電極電解氟化物MF、MF2

四氟化碳,像其他氟代烃一样,是十分穩定的,这是因為C-F鍵很强,键能為515 kJ.mol-1(参见环境影响)。因此不与氫氧化物反应,但是會跟鹼金屬发生爆炸性反應。熱分解會產生剧毒的氣體(碳酰氟一氧化碳,如果有水存在,还会产生腐蝕性氟化氫)。

四氟化碳微溶於水(約20 mg.l-1),但可與乙醇乙醚石油醚混溶。

用途

四氟化碳有時會用作低溫冷卻劑。它可用於電路板的製造,以及製造绝缘物質和半導體。它是用作氣體蝕刻劑及等離子體蝕刻版

環境影響

四氟化碳是一種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它非常穩定,可以長時間停留在大氣層中,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溫室氣體。它在大氣中的壽命約為50,000年,全球增溫(全球暖化)係數是6,500(二氧化碳的係數是1)。雖然結構与氟氯烃相似,但四氟化碳不會破坏臭氧層。這是因為導致臭氧层破坏的是氟氯烃中的原子,它被紫外線輻射擊中時會分離。碳-氟鍵比較強,因此分離的可能性比较低。

安全

吸入四氟化碳的后果与濃度有关,包括頭痛噁心頭昏眼花心血管系統的破壞(主要是心臟)。長時間接觸會导致严重的心臟破壞。

四氟化碳的密度比較高,可以塡滿地面空間範圍,在不通風的地方會導致窒息

參考資料及注釋

  1. F. Brezina, J. Mollin, R. Pastorek, Z. Sindelar. Chemicke tabulky anorganickych sloucenin (Chemical table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SNTL, 1986.
  2. N. N. Greenwood, A. Earnshaw. Chemie prvku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Informatorium, Prague, 1993.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