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秀
简介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四年,授礼部尚书,命充军机大臣兼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戊戌政变后,得徐桐向慈禧引荐,擢礼部尚书。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事变爆发,董福祥攻使馆不下,启秀向载漪、载勋献策,推荐「五台山老和尚『普净』(普静)」可攻破西什库天主堂,启秀有信心必胜,听到的人都在偷笑[1],不过慈禧太后也想找和尚这样做[2]。当该名老和尚到后,自称关公降乩附身,角色扮演成民俗形象中的关公,拿着关刀、《春秋》,骑着类似赤兔马的红马,进攻教堂,不料即刻阵亡,马倒是逃回了[3],启秀不久也被八国联军的日军俘虏[4]。联军认定启秀为祸首之一,要求严惩,于是弃市于菜市口。
参考文献
- 清·陈恒庆《谏书稀庵笔记·义和拳》:「大学士启秀献策于端王、庄王曰:『此等义和拳,道术尚浅。五台山有老和尚,其道最深,宜飞檄请之。』乃专骑驰请,十日而至。启秀在军机处贺曰:『明日太平矣。』人问其故,曰:『五台山大和尚至矣。教堂一毁,则天下大定。』闻者为之匿笑。」
- 清·李希圣《庚子国变记》:「尚书启秀奏言,使臣不除,必为后患,五台僧普济,有神兵十万,请召之会歼逆夷。曾廉、王龙文,请用决水灌城之法,引玉泉山水灌使馆,必尽淹毙之。御史彭述,谓义和拳咒炮不燃,其术至神,无畏夷兵。太后亦欲用山东僧普法、余蛮子、周汉三人者。」
- 清·高树《金銮琐记》:「尚书启秀函请五台山普净,来京攻西什库教堂。僧言关圣降神附其身,携青龙刀一柄、《春秋》一部,骑赤兔马往攻,入阵便中炮亡,惟马逃归。」
- 佐原笃介《拳乱纪闻》:「兵部尚书启秀因曾力助旧党,并曾奏保五台山僧人普静为圣僧,调令攻袭什库,八月廿七日为日兵拘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