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

《商君书》,又称《商子》,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持这种看法的有郭沫若、黄云眉、顾实、刘汝霖等。第二种意见是基本肯定《商君书》的作者是商鞅,持这种看法的人除史志的编著者外,还有吕思勉谭献等人。第三种意见认为《商君书》是商鞅遗着与其他法家遗着的合编,此书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持这种看法的有高亨等人。在《汉书》中录有二十九篇,但现在仅存二十四篇(另有两篇有目无文)。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实在商鞅死后,说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中保留了商鞅法家思想遗着,并记录了商鞅的言行,约为战国末年商鞅后学编成。《韩非子》与司马迁都曾提到过这部书。

-{H|zh-hans:校; zh-hant:斠; }-

法家系列条目

法家人物
春秋管仲士匄子产

战国李悝吴起慎到申不害
商鞅李斯韩非

法家著作

成书研考

  • 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管之法者家有之。」
  •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最后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认为它的思想内容和商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相符合。
  • 汉书-艺文志》著录《商君》二十九篇, 班固注曰:「名鞅,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

诸葛武侯集》中始有《商君书》之名,又称《商子》,《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或著录《商君书》,或著录《商子》,皆曰五卷。现有二十六篇,其中第十六篇存目无文,第二十一篇有录无文,实存二十四篇。《商君书》有严可均校本,近人朱师辙撰有《商君书解诂定本》,王时润撰有《商君书集解》。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都说今亡三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说今亡其一,可能是他们所见的版本不同,因而所记的缺佚篇数也不一样。《群书治要》卷三十六引《商君书-六法》中一段,实际只有二十四篇半。

据后人考证,多为商鞅之后的人,「殆法家者流,掇鞅余论,以成是编」(《四库提要》)。《商君书》中《更法》、《错法》、《徕民》等多篇涉及商鞅死后之事,显非出自商鞅之手。《四库提要》云「殆法家流,掇鞅余论,以成是编」,应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其中着重论述了商鞅一派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思想内容

《商君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

  • 《更法》篇第一 详细记述了商鞅与甘龙、杜挚在秦孝公面前争论变法的问题。
  • 《去彊》篇第四 论削除民不听从政令带来的弊端,并需要籍以刑罚,专心农战,少事商贾做为解决之方。
    •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彊”《商君书·去彊》。国家利用良民来统治奸民,国家必乱,以至于削灭。国家利用奸民来统治良民,国家必治,以至于强。
  • 《开塞》篇第七 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这种历史变化的观点在哲学史上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在具体措施上,此书主张加强君权,创建赏罚严明的法治制度,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提倡耕战,同时反对用诗书礼乐和道德教化的手段治理国家。
  • 《弱民》篇第二十 旨在阐述『弱民』与『强国』之间的相对关系。
    • “民弱国彊,民彊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民如果强了,国君的统治地位就不稳了,所以国君的统治地位要想稳定必须先“弱民”。

弱民政策

《商君书》论述了大量弱民政策,以及法家士子为帝王稳固政权而剥夺百姓人权的观点。例如:《商君书》认为,国家与人民是矛盾的关系。人民强大,则国家虚弱;想要国家强大,则必须削弱人民。[1]能够战胜强敌、称霸天下的国家,必须制服本国的人民。[2]只有使人民思想单纯、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反抗国家和君主,这样国家才会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会牢固。[3]《商君书》认为治理国家要以恶治善才能使国家强大。[4]《商君书》中主张重刑轻赏,他认为加重刑罚,减少奖赏,是君主爱护民众,民众就会拼命争夺奖赏;增加奖赏,减轻刑罚,是君主不爱护民众,民众就不会为奖赏而拼死奋斗。[5]

捐纳制度

去强篇叙述了捐纳制度:「粟爵粟任则国富。」靳令篇:「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重要版本

版本时间备注
范钦本明朝范钦天一阁刊本
冯觐本明朝冯觐
秦四麟本明朝秦四麟
程荣本明朝程荣汉魏丛书
緜眇阁本明朝万历冯梦祯緜眇阁
吴勉学本明朝万历刊于《二十子》中
归有光本明朝天启诸子汇函
崇文书局本明朝崇文书局刻《诸子百家
问经堂本清朝严可均孙星衍刻本
指海本清朝钱熙祚
孙诒让本清朝孙诒让

注疏

关于《商君书》的校释,有严可均校本,近人王时润《商君书斠诠》、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蒋礼鸿《商君书锥指》、高亨《商君书注译》等。兹择要罗列如下:

书名作者中国朝代
诸子平议·卷二十·商子俞樾清朝
商君书札迻孙诒让清朝
读诸子札记陶鸿庆清朝
商君书斠诠
商君书集解
王时润中华民国
商君书解诂
商君书解诂定本
朱师辙中华民国
商君书笺正简书中华民国
商君书校释陈启天中华民国
商君书锥指蒋礼鸿中华民国
商君书注译高亨中华民国

参考文献

  1. 《商君书·弱民》:民弱国彊,民彊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2. 《商君书·画策》: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
  3. 《商君书·弱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
  4. 《商君书·去彊》: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彊。
  5. 《商君书·靳令》: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上。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商子 (四库全书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商子 (四部丛刊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商子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外部链接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商君书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