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南

吴祖南SBSJP英语:1960年8月15日—2019年12月13日),香港环境研究学者及环境保育人士,曾任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 [2]。他曾担任多个香港政府委员会的高级顾问,涉及范畴包括环境保育、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他亦是多个非政府环保组织的成员[3]。在2000年至2019年期间,他曾担任长春社董事。

吴祖南

SBS, JP
长春社董事
任期
2000年—2019年
长春社主席
任期
1995年—1999年
香港乡郊基金董事
任期
2011年—2019年
香港观鸟会副主席
任期
2004年—2019年
环境咨询委员会成员
任期
1994年—2012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米埔自然保护区教育中心管理团队
任期
1995年—2000年
个人资料
出生(1960-08-15)1960年8月15日[1]
 英属香港[1]
逝世2019年12月13日(2019岁—12—13)(59岁)
玛丽医院
配偶刘氏 [1]
儿女2
学历兰卡斯特大学环境科学荣誉理学士
兰卡斯特大学博士
母校圣公会基恩小学
慈幼英文学校
知名于环境政策及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自然保育
可持续发展
水环境治理
塱原
获奖银紫荆星章 (2014)
太平绅士 (2009)
铜紫荆星章 (2004)
职业地理系副教授
学术背景
博士导师Peter Young
学术工作
学科环境科学
地理
研究机构香港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吴祖南是香港第一代的环保人士 [4]。他最著名的贡献有1999年拯救塱原湿地保育运动[5], 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系「赛马会惜水‧识河计划」(JC-WISE) [6][7] 以及荔枝窝可持续发展项目 [8]。他曾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银紫荆星章、以表扬他“积极参与公共及社区服务,表现卓越,尤其致力环境教学和研究,并在交通咨询委员会及郊野及海岸公园管理局的工作上,贡献良多”[9][10]

生平

早年生活和教育

吴祖南祖籍广东顺德,1960年生于香港。他在中环长大,父母是在利源东街贩卖衣物的小贩 [11] [12]。他于1978年从圣公会基恩小学毕业小,后就读慈幼英文学校。他自小就对大自然有浓厚兴趣,在就读中学期间加入了香港童军 [13]

中学毕业后,吴祖南远赴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读书,主修环境科学。他于1983年获得理学士(荣誉)学位,再于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 [14]

学术生涯

1988年,吴祖南从英国返回香港,于香港城市理工学院(现称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担任讲师,开展他的教授生涯。

吴祖南于1999年加入香港大学地理系,担任副教授。他教授的课程内容多样,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估(EIA)、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水务治理等。他教授的“香港环境:问题与政策”课程,是当时少数专注于香港本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课程 [15]。2014年,吴祖南获得香港大学长期服务奖,以表扬他在香港大学任教15年 [16]

吴祖南的学术研究项目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城市河水流域研究和水务治理 [17],其研究成果曾发表在多个国际期刊,亦经常出席国际及美国国内的地理相关会议。[18]

吴祖南曾担任香港地理协会运行委员会委员逾十数年。[19] 2014至2019年间,他担任团结香港基金的顾问,主要就香港土地和房屋供应相关课题提供建议 [20]

九广铁路落马洲支线事件(保育塱原湿地)

2000年10月8日,吴祖南在香港带领“绿丝带”运动

1999年,九广铁路公司决定兴建落马洲支线。最初期的计划是以高架桥形式,直接穿越香港塱原湿地。此计划当时受到各个环境关注团体反对,认为会破坏塱原的生境及地貌。香港观鸟会曾表示,高架桥的兴建极可能威胁到栖息于塱原内高达 210种鸟类和13种全球频临绝种生物 [21]

吴祖南当时担任反对九铁项目计划的香港环保团体联盟发言人[22]。作为长春社主席,他致力游说各方支持“拯救塱原湿地 ”运动,并亲自写信给多位香港政府官员,敦促他们取消当时拟建高架桥的计划。信中,他陈述当时九铁的环境评估报告存在着多个矛盾和不足之处。他组织塱原实地考察,建议有其他方案,能既不破坏塱原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又能建造到落马洲支线 [23]。2000年6月,吴祖南在香港电台节目《香港家书》中,公开表达自己对塱原的关注 [24][25]

2000年10月8日,吴祖南策划了于红磡站外的“绿丝带行动”。当时,九铁正在该站外举办公开展览,宣传落马洲支线的高架桥建设 [26]。多个香港环保团体和香港市民在红磡站系上绿丝带,抗议铁路项目忽视生态保育 [27]

“绿丝带行动”和“拯救塱原”运动引起了香港本地以及国际媒体的关注,《亚洲周刊[28]、《南华早报[29]、《星岛日报[30]、《明报[31]、《苹果日报[32] 和《东方日报》等各个新闻媒体都报导了吴祖南的贡献。[27]

2000年10月16日,香港环境保护署否决了九铁的落马州铁路项目[33]。《时代杂志》将环保署此决定列为 2000 年“最佳环境新闻”前五名之一,形容此是香港“为数不多侧重生态保育,而非经济发展的事件” [34] [35]

「赛马会惜水‧识河计划」 (JC-WISE)

吴祖南曾担任香港大学赛马会惜水‧识河计划(JC-WISE)的总监。计划由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并由香港大学社会学学院主办。该项目于 2016 年启动,通过与香港地理学会、香港观鸟会绿色力量等组织的合作,促进“市民认识及关注节约用水及香港水资源可持续使用的重要性。”[36]2017 年,吴祖南曾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描述 JC-Wise 项目的重点和目标是鼓励香港市民用“河流友好”的心态对待香港的河流,因为“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希望把河流与社区重新链接起来。”[37]

吴祖南亦是2018年香港生物多样性节的主要参与者,曾带领香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及公众人士参观林村河,了解该处生态恢复状况 [38]

永续荔枝窝计划

2010年代中旬,吴祖南与林超英合作,为拥有 400 年历史的客家村荔枝窝进行活化发展计划 [39] [40] [41]。“永续荔枝窝”计划。该项目在 202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中,因其“在乡郊永续发展的实践中的开创性”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

其他保育工作和公共服务

吴祖南(左二)与长春社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员参加1992年地球高峰会
吴祖南(左二)与香港非政府组织代表团其他成员参加 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吴祖南被任命为多个委员会的成员。这些委员会主要就城市发展、绿化、古物古迹保育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议题,为香港政府提供建议 [42] [43] [44]。他曾担任公职的团体包括城市规划委员会 [45]、土地供应专责小组 [46]、郊野及海岸公园委员会[47]、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48]古物咨询委员会、等。[49]吴祖南亦曾担任大埔凤园蝴蝶保育区的荣誉顾问。

2000年代初,吴祖南是伍德罗·威尔逊国际中心环境变化与安全项目 非政府环保组织和记者论坛 的组织和参与者。论坛上讨论了如何提升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非政府环保组织的保育能力和环境报告的质量” [50] [51]

2012年,吴祖南担任香港前行政长官梁振英竞选团队的环境顾问 [49]。部分人认为他向梁提供的某些建议存在争议,但他“相信新的领导人能在环境政策上作出改变”。吴祖南于2014年获授予银紫荆星章,表扬他“积极参与公共及社区服务,表现卓越,尤其致力环境教学和研究,并在交通咨询委员会及郊野及海岸公园管理局的工作上,贡献良多” [52]

米埔湿地

1990年代,吴祖南在担任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米埔委员会主席期间,为米埔湿地取得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地”的资格及认可 [53] [54]

香港观鸟会

1990年代时,吴祖南陪同林超英一同前往中国大陆观鸟,令吴祖南视观鸟为终生兴趣 [49]。他于 1994 年成为香港观鸟会委员会成员,并于 2004年至2019年间担任该会副主席 [55]。 2005 年,他有份成立国际鸟盟 香港观鸟会中国计划,在中国大陆推广观鸟和鸟类保育 [56]。吴祖南每年都积极支持和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举办的 “观鸟大赛” [54]

个人生活

吴祖南和太太有两名孩子。[57] 1997年,吴祖南被诊断患有晚期鼻咽癌。即使与癌症搏斗期间,他仍继续大学教务,并担任“拯救塱原湿地”运动的代言人。2000年6月3日,他在香港电台节目《香港家书》上读出自己的文章,指他对环境的喜爱,以及他在保护环境,特别是塱原的保育运动中的投入,鼓励了他更积极与癌症搏斗 [58]

吴祖南于2018年至2019年期间,曾担任母校慈幼英文学校鲍思高同学会的主席 [59] [60]。1989年,他亦曾担任兰卡斯特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 [61]。2018年时,他荣获香港童军总会颁发“优异服务奖章”[62]

2019年12月13日,吴祖南于香港玛丽医院逝世,终年59岁 [57][63]。多个香港政府高级官员就他去世的消息发表了新闻稿,赞扬他在环境保育上的付出和贡献,感谢他“一直就城市发展与规划、环境绿化、自然和文物保育等不同范畴,向政府提供宝贵意见,推动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64]

荣誉

纪念奖

为纪念吴祖南,香港大学地理系于2020年设立了吴祖南环境可持续发展纪念奖。该奖项于每年颁发给在地理和环境科学领域有卓越表现及有志于此方面发展的香港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68]

论文

  • Xu, Q., Chen, J., Peart, M. R., Ng, C. N., Hau, B. C. H. and Law, W. W. Y. (2018) “Exploration of Severities of Rainfall and Runoff Extremes in Ungauged Catchments: A case study of Lai Chi Wo in Hong Kong,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34: 640–649.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04.0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PMID: 296352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Xie, Y., Yu, X., Ng, C. N. and Fang, L. (2018) “Exploring the Dynamic Correlation of Landscape Composition and Habitat Fragmentation with Surface Water Quality in the Shenzhen River and Deep Bay cross-border watershed, China.” Ecological Indicators 90: 231–246. doi: 10.1016/j.ecolind.2017.11.05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Qi, X., Fu, Y., Wang, R. Y., Ng, C. N., Dang, H. and He, Y. (2018) “Improv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for the conflict between Food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pplied Geography 90: 214–223. doi: 10.1016/j.apgeog.2017.12.0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Wang, R. Y., Ng, C. N., Lenzer Jr, J. H., Dang, H. P., Liu, T. and Yao, S. J. (2016) “Unpacking Water Conflicts: A Reinterpretation of Coordination Problems in China’s Water Governance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33(4): 553–569. doi: 10.1080/07900627.2016.11978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Wang, R. Y., Z. Si, C. N. Ng, and S. Scott (2015)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ust in China’s 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 disruption,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cology and Society 20(2): 19. doi: 10.5751/ES-07536-200219
  • Ng, Cho-nam and Ting-Leung. 1992. "The Environment," in The Other Hong Kong Report-1992, edited by Joseph Y.S. Cheng and Paul C.K. Kwong, pp. 365–382.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参考文献

  1. 卢子健、何安达. . 天地图书. 1994: 94.
  2. .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3. . 无线新闻. 2019-12-12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中文).
  4. . HKIQEP. 2019-12-16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30).
  5.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6. . hub.hku.hk.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7. Lee, Dr. Frederick. . China Water Risk. 2017-01-17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8. Spollen, Jonathan. .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1-18 [2020-05-09].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9. . www.info.gov.hk. 2004-07-01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10. . www.info.gov.hk. 2014-07-01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11. . cache.org.hk.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中文).
  12. . Apple Daily 苹果日报.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1) (中文(香港)).
  13. . 东周网. 2012-12-03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中文).
  14. . www.lancaster.ac.uk.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英语).
  15. .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美国英语).
  16. (PDF). 2014-03-14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7-07).
  17. Breakazine. . breakazine. 2020-03-20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中文).
  18. .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1).
  19. . www.hkga.org. 2019-12-15 [2020-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20. . www.singtaousa.com. 2018-06-11 [2020-06-15] (中文).
  21. (PDF). HKBWS: 6–7.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1).
  22. Cheung, Chi-fai.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2000-10-10.
  23. Ng, Cho-nam. (PDF). HKBWS Bulletin No. 174: 13–17. April 2000 [2020-05-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1).
  24. Ng, Cho-nam. (PDF). HKBWS: 56–57. March 2001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1).
  25. , [2023-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3) (中文(中国大陆))
  26. Chan, Quinton.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2000-10-17.
  27. . 东方日报. 2000-10-09: A10 (中文).
  28. . Asiaweek. 2000-11-03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1-08-18.
  29. Cheung, Chi-fai.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00-10-03.
  30. . 星岛日报. 2000-10-17 (中文).
  31. . 明报. 2000-10-22 (中文).
  32. . 苹果日报. 2000-11-05 (中文).
  33. Cheung, Chi-fai.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Hong Kong). 2000-10-17.
  34. . Times Magazine. 2000-12-18: 48.
  35. (PDF). HKBWS: 46, 83. March 2001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1).
  36. .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美国英语).
  37. Chang, Sylvia. . China Daily HK. 2007-12-08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38. . www.enb.gov.hk. 2018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39. . www.hkcountryside.org.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40.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5-06-22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英语).
  41. . www.socsc.hku.hk.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6).
  42. Kao, Ernest.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5-06-03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英语).
  43. Cheung, Chi-Fai.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4-06-14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0) (英语).
  44. Ng, Joyce.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09-03-20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英语).
  45. (PDF).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 Kong. 2004-04-02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1-02).
  46. . www.info.gov.hk.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47. . www.info.gov.hk.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48. . www.info.gov.hk. 2015-02-16 [2020-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49.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12-13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英语).
  50. (PDF). Wilson Center. April 2000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2-15).
  51. . www.taipeitimes.com. 2001-04-21 [2020-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52. (PDF). Hong Kong Government Press Releases.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8-19).
  53. Ng Cho Nam, Chang Hung Lin, Wang Yongchen. (PDF). The Wilson Center China Environment Series Vol. 4: 106–108. 2000-12-06 [2021-07-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26).
  54. . WWF Hong Kong. 2019-12-18 [2020-05-30] (英语).
  55. .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2020-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英国英语).
  56. Tang, Vicky. . Hong Kong Bird Watching Society. [2020-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英国英语).
  57.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12-13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9) (英语).
  58. Ng, Cho-nam. (PDF). HKBWS: 56–57. March 2001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01).
  59. . Salesian English School Don Bosco Old Boys Association.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7) (中文).
  60. . epaper.am730.com.hk. [2020-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中文).
  61. . www.lancaster.ac.uk.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英语).
  62. (PDF). Scou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 [2020-05-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6).
  63. . cablenews.i-cable.com. 2019-12-14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中文(香港)).
  64. . www.info.gov.hk. [2020-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65. . www.info.gov.hk. 2014-07-01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66. (PDF). www.info.gov.hk. 2009-07-01 [2020-05-28].
  67. . www.info.gov.hk. 2004-07-01 [2020-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6).
  68. . GEOG | HKU. [2020-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