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头
叩头是东亚一种传统仪式和礼节,又称为叩首、磕头,起源于中国。行此礼的人以双膝跪地,手按地面,以头触地。用以表示高度的忠诚和尊敬。这种仪式本来用于人类对神佛,子女对父母、祖先,或犯下严重错误时道歉。

叩头
历史
将头部触于地面作为礼节,至西周已有明文记载;诗经中有称:「虎拜稽首:『天子万年』」之文本。实则「稽首」为中国九种拜礼之首,盖古人席地而坐,将左手压右手,弓身至地,称为拜,而「稽首」则指在已下拜之状态,另将头部长久触于地面。中国在宋代之前、以及朝鲜、日本、越南、琉球传统在正式场合皆席地而坐,称为正坐,正坐与跪的差异在于正坐时臀部放于脚踝,跪则是殿部向后,只有膝盖屈曲,正坐时把臀部提起即为跪,再俯身弯腰头触地即为叩头。
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对中国君臣礼仪的演变总结道:“汉制,皇帝为丞相起,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宋乃立,惟元乃跪,后世从之。” 因此,蒙古人将佛教向佛、菩萨等跪拜的仪式世俗化,跪拜转化为朝臣觐见皇帝的礼仪,到明朝,皇权更盛,因而续承元朝之礼。 清代废弃了明朝残忍的廷杖,但保留明朝已定型的跪拜仪式,包括人子对祖先,普罗大众对官员,下属对于长官,臣子对君主的礼仪。这种礼仪,在清朝近现代与其他国家如英国外交官接触时,常引起外交礼仪上的重大争议[1] 。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废除了跪拜礼。现时只在家族葬礼等场合出现。
参考文献
- 黄泽存. .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2. ISBN 750850147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