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奇
卡拉奇(乌尔都语:كراچى[kəˈraːtʃi] ( ⓘ),信德语:ڪراچي),是巴基斯坦信德省的首府,为该国最大城市,是最大港口喀拉蚩港及第二大港口卡西姆港的所在地,亦是主要银行业、工业、经济及商业中心,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9]及十大大型都会区[10],属第2级世界都市[11][12]。
卡拉奇 کراچی (乌尔都文) ڪراچي () | ||
---|---|---|
城市行政区 | ||
![]() 由左上图依逆时针方向分别为:
卡拉奇天际线、穆罕默德·阿里·真纳陵墓、卡拉奇商业区、卡拉奇港口信托大厦、卡拉奇高等法院、吉亚马里港湾及纳干交流道 | ||
| ||
绰号:巴基斯坦之门、光明之城、迷你巴基斯坦 | ||
![]() ![]() 卡拉奇 卡拉奇于巴基斯坦位置图 | ||
坐标:24°52′N 67°01′E | ||
国家 | ![]() | |
省份 | ![]() | |
市政委员会 | 1853 | |
市政府 | 1933 | |
都会政府 | 1976 | |
城市行政区政府 | 2001年8月14日 | |
市议会 | City Complex, Gulshan-e-Iqbal Town | |
城镇 | 18
| |
政府[1] | ||
• 类型 | 城市行政区 | |
• 市长 | 法兹鲁尔.拉赫曼[2] | |
• 市委员 | Matanat Ali Khan[3] | |
面积[4][5] | ||
• 城市行政区 | 3,527 平方公里(1,362 平方英里) | |
海拔 | 8 公尺(26 英尺) | |
人口(2017年人口普查)[6][7] | ||
• 城市行政区 | 14,910,352人 | |
• 密度 | 3,900人/平方公里(10,000人/平方英里) | |
• 都会区 | 16,051,521[8] | |
居民称谓 | 卡拉奇人(Karachiite) | |
时区 | PST(UTC+05:00) | |
邮递区号 | 74200 (一般邮局) | |
Dialling code | 021 | |
网站 | KarachiCity.gov.pk (英文)卡拉奇 |
「卡拉奇」的各地常用名称 | |
---|---|
中国大陆 | |
台湾 | |
港澳 |
卡拉奇位于印度河三角洲西北部,濒临阿拉伯海;面积3527平方公里[5],总人口近1500万[13]。2013年4月「世界城市区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发布第9届调查报告,世界大都市依照人口数排名,巴基斯坦卡拉奇(Karachi)2080万人,排名第7[14][15]。
卡拉奇曾是巴基斯坦独立时的首都,直到1960年代新首都伊斯兰堡建成。巴基斯坦独立后,数十万印度穆斯林难民(穆哈吉尔人)移民到卡拉奇,因而带动其人口及经济快速成长[16]。
巴基斯坦大型企业集中于喀拉蚩,包括纺织、运输、汽车制造、娱乐、艺术、时尚、广告、出版、软件开发、医学研究等领域的企业。卡拉奇亦为南亚及穆斯林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枢纽[17]。
历史
卡拉奇原为印度洋沿岸的一个小渔村。1839年,英国占领卡拉奇,并将其划为陆军总部。1843年,卡拉奇与印度河上游的木尔坦创建航运。此后,卡拉奇成为了印度河流域的主要港口。
1861年,卡拉奇创建至戈特里的铁路,并于1878年伸延至木尔坦,与旁遮普铁路接轨。1910年,长达18.6万呎的东码头竣工。1914年,卡拉奇已成为了当时英属印度的最大粮食出口港。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卡拉奇开始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1924年卡拉奇建成了首座机场-真纳国际机场,更成为进入印度的主要航空港之一。1936年卡拉奇被定为信德省的首府。1947年印巴分治时期,克拉嗤为大量印度穆斯林难民的主要移入城市。
2010年10月16日到20日的枪击案造成70多人丧生,100多人受伤。
地理

气候
卡拉奇是阿拉伯海的北部滨海城市,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全年降雨量约200毫米,以七、八月份较为集中,四月至八月为夏季,高温炎热,1979年夏季曾录得47.8℃的最高温度记录,十一月至次年二月为冬季,气温凉爽温和。
喀拉蚩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32.8 (91.0) |
36.1 (97.0) |
41.5 (106.7) |
44.4 (111.9) |
47.8 (118.0) |
47.0 (116.6) |
42.2 (108.0) |
41.7 (107.1) |
42.8 (109.0) |
43.3 (109.9) |
38.5 (101.3) |
34.5 (94.1) |
47.8 (118.0) |
平均高温 °C(°F) | 25.6 (78.1) |
26.4 (79.5) |
28.8 (83.8) |
30.6 (87.1) |
32.3 (90.1) |
33.3 (91.9) |
32.2 (90.0) |
30.8 (87.4) |
30.7 (87.3) |
31.6 (88.9) |
30.5 (86.9) |
27.3 (81.1) |
30.0 (86.0) |
平均低温 °C(°F) | 14.1 (57.4) |
15.9 (60.6) |
20.3 (68.5) |
23.7 (74.7) |
26.1 (79.0) |
27.9 (82.2) |
27.4 (81.3) |
26.2 (79.2) |
25.3 (77.5) |
23.5 (74.3) |
20.0 (68.0) |
15.7 (60.3) |
22.2 (71.9) |
历史最低温 °C(°F) | 0.0 (32.0) |
3.3 (37.9) |
7.0 (44.6) |
12.2 (54.0) |
17.7 (63.9) |
22.1 (71.8) |
22.2 (72.0) |
20.0 (68.0) |
18.0 (64.4) |
10.0 (50.0) |
6.1 (43.0) |
1.3 (34.3) |
0.0 (32.0) |
平均降雨量 mm() | 3.6 (0.14) |
6.4 (0.25) |
8.3 (0.33) |
4.9 (0.19) |
0 (0) |
3.9 (0.15) |
66.4 (2.61) |
44.8 (1.76) |
22.8 (0.90) |
0.3 (0.01) |
1.7 (0.07) |
4.5 (0.18) |
167.6 (6.59) |
来源1:香港天文台 (平均 1962–1987)[18] | |||||||||||||
来源2:巴基斯坦气象部 (极端 1931–2008)[19] |
经济

经济概况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工业、进出口贸易、交通运输业等均处全国领先地位,并有大量的国有经济实体。全市GDP和关税额分别占全国的20%和65%以上,工业、工业产品和产业工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7%、43%和42%。[23]
工业
•可兰工业区
农业
•卡拉奇国际农业展览会
电讯
•信德电视
金融
卡拉奇聚集了巴基斯坦50%的银行储蓄和75%的金融资本。[23]
人口
人口成长 | |||
---|---|---|---|
年份 | 人口 | %± | |
1881 | 73,560 | ||
1891 | 105,199 | 43.0% | |
1901 | 136,297 | 29.6% | |
1911 | 186,771 | 37.0% | |
1921 | 244,162 | 30.7% | |
1931 | 300,799 | 23.2% | |
1941 | 435,887 | 44.9% | |
1951 | 1,068,459 | 145.1% | |
1961 | 1,912,598 | 79.0% | |
1972 | 3,426,310 | 79.1% | |
1981 | 5,208,132 | 52.0% | |
1998 | 9,339,023 | 79.3% | |
†Huge population rise between 1941 and 1951 due to large scale migration after independence in 1947 |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据巴基斯坦第六次人口和住宅普查报告,2017年卡拉奇总人口为14,910,352人[13],中心城区人口近300万[26]。全市人口占全国总数的7%,信德省的31%[27]。按全球城市人口规模排名,卡拉奇为全球第三大城市,穆斯林世界第一大城市。[28]
友好城市
参考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卡拉奇(分类) |
![]() |
维基导游上的相关旅行指南:卡拉奇(英文) |
- . City District Government of Karachi. [2010-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4).
- . City District Government of Karachi. [2010-08-22].
- . Karachi Metropolitan Corporation.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9).
- . City District Government of Karachi. [2010-08-22].
- . 中国驻卡拉奇总领事馆. [2018-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www.pakistantoday.com.pk.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8).
- . www.pbs.gov.pk.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PDF). web.archive.org. 2017-08-29 [2020-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9.
- . City Mayors. [5 Febr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9).
- . [1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31).
- . Lboro.ac.uk. 2009-06-03 [2009-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3).
- . Diserio.com. [2009-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22).
- . 巴基斯坦统计局(英文).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 Helders, Stefan. . World Gazetteer. [28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30日).
- 页14,杨翠柏,刘成琼,《巴基斯坦史--清真之国的文化与历史发展》-国别史,2005年5月,ISBN 957-14-4134-1
- . Pakistancity.org. [2010-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5).
- . Hong Kong Observatory. [201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 . Pakistan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2011-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2).
- . 中国青年报. [2018-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今日巴基斯坦(英语).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和讯网. [2016-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 . 中国商务部驻卡拉奇领事馆商务室.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Population Census Organization, Government of Pakistan. [2010-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2).
Note: The 1998 census showed a population of about 9 million but this did not include workers living in Karachi but registered as living elsewhere in Pakistan by the National Database and Registration Authority as well as large numbers of Afghan refugees, Iranians and others (Indians, Nepalis, Burmese, Bangladeshis). - . NPR. June 2, 2008 [201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1).
- (PDF). 巴基斯坦统计局(英文). [2018-01-0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01-27).
- . 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 [2018-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1).
- . 中国商务部驻卡拉奇领事馆商务室. [2016-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 Dawn Group of Newspapers. 2007-05-01 [2007-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7).
- . [2012-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 . City-District Government of Karachi. 2009-05-08 [2010-08-26].
- . Dawn Media Group. 2009-03-09 [2010-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