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斋日

十斋日佛教道教的习俗,要在农历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这十天斋戒。据说在此十日斋戒礼佛忏悔诵经,即可保佑一家健康、平安、富足。《大智度论》等,则说六斋日,为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

若按《阿含经》的说法,则为「四斋日,是在农历初一、初八、十五、廿三,于此四日守八关斋戒[1],此时也是佛教出家众布萨日。 原先斋日的持斋传统为「不非时食」(过午不食),在汉传佛教提倡素食的影响之下,逐渐演变为今日初一、十五以素食为持斋的说法,称之为「朔望斋」。

十斋日

佛教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来赞叹品第六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盗、邪婬、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大明三藏法数》

《地藏菩萨十斋日》敦煌写本

十斋日。月一日善恶童子下。八日,太子下。十四日察命伺录下。十五日五道大神下。十八日阎罗王下。二十三日天大将军下。二十四日帝释下。二十八日太山府军下。二十九日四天王下。三十日天曹地府下。一日,童子下,念定光如来佛,持斋除罪四十劫,不堕刀枪地狱;八日,太子下,念药师琉璃光佛,持斋除罪三十劫,不堕粉草地狱;十四,察命下,念贤劫千佛,持斋除罪一千劫,不堕镬汤地狱;十五日,五道大将军下,念阿弥陀佛,持斋除罪二百劫,不堕寒冰地狱;十八日,阎罗王下,念观世音菩萨,持斋除罪九十劫,不堕剑树地狱;二十三日,天大将军下,念卢舍那佛,持斋除罪一千劫,不堕饿鬼地狱;二十四日,太山府君下,念地藏菩萨,持斋除罪九十劫,不堕才截地狱;二十八日,天帝释下,念阿弥陀佛,持斋除罪一千劫,不堕铁锯地狱;二十九日,四天王下,念药王药上菩萨,持斋除罪七千劫,不堕硙磨地狱;三十日,大梵天王下,念释迦牟尼佛,持斋除罪八千劫,不堕寒冰地狱。

道教

《三洞珠囊》

《太真科上卷》:学道乐生,好法修术,长斋菜食,得道乃休,此第一业也。次斋千日、百日、月日,节食麤食,服气服药,饴食随堪,密行其间,他事公私之急,皆听暂解,事竟续之,心形无怠,尅成真仙,空名苟修,息慢增考。科曰:凡一年正月、三月、五月、七月、九月、十一月,此六月应斋。又一月之中,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此十日名曰十直斋,皆天神下降,精修得福也。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又每月一日,元始西北天与北斗,及传言使者下。八日,元始北方天与北斗司杀鬼,及赤车使者下。十四日,元始东北天与太一使者,及典司使者下。十五日,元始东方天与天帝,及天地水三官,并监司使者下。十八日,元始东南天与天一,及贼曹使者下。二十三日,元始南方天与太一八神使者,及符章侍从下。二十四日,元始西南天与北辰,及守宅三将军下。二十八日,元始西方天与下太一,及天公使者下。二十九日,元始下元天与中太一,及诸官将军下。三十日,元始上元天与上太一,及天帝使者下。皆与诸天众圣、至真尊神、仙童玉女、四司五帝、五斗监司,建节持幢,步虚诵经,检行男女所积善恶罪福因缘。

四斋日

《阿含》以及《巴利经藏》中说「四斋日」。这是指印度历法中的白黑月(Paksha)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此说同于《南海寄归内法传》所载印度习俗[2][3]

  • 黑月(Kṛṣṇa-pakṣa)八日
  • 黑月十四日或十五日
  • 白月(Śukla-pakṣa)八日
  • 白月十五日

若对应到中国历法禅宗丛林是以农历每月一日(朔)、八日(上弦)、十五日(望)、二十三日(下弦)为持斋日,称作四斋日。此日须讽经持戒以修福德[4][1]

泰国称此为「佛日」,每月有四个佛日,各在泰国阴历上半月的第八日和第十五日,即初八、月望、廿三、月末。全年共48个佛日,以泰国阴历三月十五日的万佛日、六月十五日的佛诞日和八月十五日的三宝日为最重要的佛日[5]

《勅修百丈清规》

月旦。月望。初八。廿三。四斋日。隔宿堂司行者报众。挂讽经牌。 次早钟绝。后鸣僧堂前钟。集众登殿。维那举楞严呪。唱药师号。

《大毘婆沙论》

三十三天于白黑月每常八日若十四日,若十五日,集善法坐,称量世间善恶多少。见造善者便拥护之,见造恶者即共嫌毁。」

《增壹阿含24品6经》

十五日(即半月)中有三斋法,云何为三?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比丘!当知:或有是时,八日斋日,四天王遣诸辅臣观察世间,谁有作善恶者?何等众生有慈孝父母、沙门、婆罗门及尊长者?颇有众生好喜布施、修戒、忍辱、精进、三昧、演散经义、持八关斋者?具分别之。

《杂阿含1117经》

于月八日,四大天王敕遣大臣,案行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沙门、婆罗门、宗亲尊重、作诸福德?见今世恶,畏后世罪,行施作福,受持斋戒?于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及神变月,受戒布萨?』至十四日,遣太子下观察世间:『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至十五日,四大天王自下世间,观察众生:『为何等人供养父母,乃至受戒布萨?』

六斋日

《四天王经》以及《大智度论》中,则全举而为「六斋日」,即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大智度论》说此六日有恶鬼神害人,故须斋戒。《四天王经》等,则说此六日是四天王等天神下降,监察人间善恶,故须斋戒。

《四天王经》

诸天斋日,伺人善恶,须弥山上即第二天,天帝名因,福德巍巍,典主四天,四天神王,即因四镇王也,各理一方。常以月八日遣使者下,案行天下,伺察帝王臣民、龙、鬼、蜎飞、蚑行、蠕动之类,心念、口言、身行善恶;十四日遣太子下;十五日四王自下;二十三日使者复下;二十九日太子复下;三十日四王复自下。

《大智度论》

「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诸天众会.....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六斋日:月八日,二十三日,十四日,二十九日,十五日,三十日,在诸天众前,说是般若波罗蜜,是善男子、善女人,得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思议、不可称量福德。」

参考文献

  1. 禅林象器笺:月旦、月望、初八、廿三,四斋日...旧说:六斋日中,举此四者,朔望及白黑二月之分中也,乃初八上弦,二十三下弦也
    • 大唐西域记:「月盈至满,谓之白分。月亏至晦,谓之黑分。黑分或十四日十五日,月有大小故也。黑前白后,合为一月。」
    • 南海寄归内法传》:「四斋(黑月八日、或十四日、或十五日,白月八日、十五日,要须受其八戒,方称圣修。若无前七而唯第八,获福固其少焉。意在防余七过,不但饿腹而已」
    • 萧登福. . [2017年11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1月17日). 依据不空等人所译佛经,以阴历之初一至十五为白月,十五至三十日为黑月。白月有十五日;黑月或十五,或十四日,视月之大小而定
    • .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法斋日/十五日(SA);十五日(GA);月十五日(MA/DA/AA);十五日斋(DA);斋日(AA)」,南传作(i)「在十四、十五日里」(Cātuddasiṃ pañcadas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第十四、第十五」(On the fourteenth or fifteenth),或(ii)「在布萨日」(tadahuposathe,直译为「在布萨那日, 在那个布萨日」),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布萨日」(the Uposatha day),并解说这是佛教徒的「仪式日」(observance day),在阴历15日或14日晚上举行,比丘聚集在一起背诵「波罗提木叉」(SN.8.7)。佛陀时代印度的古历,分一年为「寒季、热季、雨季」三季,每季有四个月,分为八个半月(pakkha),第3与第7个半月有14天,其它为15天(摩诃僧祇律卷第二所说亦同),在每个半月里的满月与新月夜晚(第14日或第15日),以及半月形的夜晚(第8天)被认为特别吉祥,在佛教徒中这些日子成为布萨日。在满月与新月夜晚,比丘们诵戒,而在家众则在满月与新月日,加上半月形的第8天,到寺院守八关斋戒,闻法与修定(MN.4, Note.59)。半月形的第8天则称为「小布萨日;小斋戒日」(minor Uposathaṃ, SN.10.5, Note.573)。「布萨」(uposatha),另译作「斋戒;说戒;斋日
  2. . 佛光大辞典.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3. 朱振明. . [2017-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