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
勾践(?—前464年),又写作句践;在出土文物「越王勾践剑」里写为鸠浅[1];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2],是中国春秋时代后期的越国君主。有关他的先世,有说「其先禹之苗裔」[3],亦有说「先世无所考」,也有说他是「祝融之后」并且是楚国的芈姓,众说纷纭。[4]父亲是越侯允常。勾践生年不详,前496年至前464年在位。
越王勾践 | |
---|---|
在位期间:公元前496年-前464年 | |
前任:允常 | |
继任:鹿郢 | |
![]() 勾践画像 | |
姓名 | 勾践(鸠浅、句践、菼执、勾钱) |
封号 | 越王 |
别名 | 鸠浅 |
出生 | 生年不详 |
逝世 | 公元前464年 |
父亲 | 允常 |
生平
初尝败绩
勾践生平不详。前496年,其父允常死后,勾践即位后称王。他在檇李之战击败吴国进攻,吴王阖闾负伤而死。前494年,他听说吴王夫差要为父报仇,于是率先攻打吴国,吴军反攻,在夫椒之战击败越军。勾践率领五千人被困于会稽山,采纳文种、范蠡之计,向吴国求和,愿为臣属,举越国珍宝献上。夫差同意后,勾践向越国臣民下诏罪己,然后带着妻儿去吴国给夫差作奴仆,亲尝苦胆,最终骗得夫差的信任,3年后获释放回越国。
越王勾践回国后,发誓复仇灭吴,卧薪尝胆[5],休养生息,夫妻亲耕亲织,发展生产。重用计然、范蠡、文种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史记·货殖列传》说:“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又说:“修之3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一年,越国向吴国进贡蒸熟的种子,使第二年吴国大饥,削弱了吴国的国力。
有关勾践姓氏的说法
有关句践的姓氏是甚么,有多种说法:
芈姓说
据三国时代孙吴的学者韦昭的《国语》注:「勾践,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郑语》曰:『芈姓夔越。』《世本》亦云:『越,芈姓也。』」[8]另外,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里引《世本》说:「越,芈姓也,与楚同祖。」[9]而《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熊渠)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孙诒让《墨子间诂》提出勾践之越国或为越章王之后裔,而童书业对此有详细考证[10]。以上说明勾践可能与楚国是同宗共祖,因而与楚国王室一样是芈姓。
中国古籍里的勾践后裔
勾践身后的越国诸王
关于勾践去世后,其王位的历代继承者,中国古代史书的说法各异,有的是同人异名,有的是世系前后不同。现列之于下:
越国亡后的遗族事迹
- 司马迁《史记》的说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说,越王被楚国所灭后,「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15]另外,在《史记‧东越列传》里又说到:「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裴骃「集解」引徐广说驺,一作「骆」)司马迁把战国时代及秦汉时代中国东南沿海及东越部族的君长,视为勾践的后代。
影视作品
注释
- (中文). [2008-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16).
- 《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司马贞「索隐」,1747页。
- . [2017-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4).
- 据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句践世家》中说,「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北京中华书局版1739页)但亦有学者抱有怀疑,如方苞说「句践先世无所考」(《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泷川龟太郎「考证」引方苞,万卷楼版665页)、梁玉绳说「其实句践非禹苗裔」(《史记‧东越列传》泷川龟太郎「考证」引梁玉绳,万卷楼版1228页)。而三国时代的吴人韦昭则说他是「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国语‧吴语》韦昭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版591页。)
- 但是《史记》原文为:“越王句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没有特指“卧薪”。“卧薪”和“尝胆”连缀成语使用,最早出现在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明代张溥《春秋列国论》说:“夫差即位,卧薪尝胆”。
- 《淮南子·齐俗训》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
- 《国语‧吴语》韦昭注,591页。
- 《史记‧赵世家》司马贞「索隐」,1809-1810页。
-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修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8月第1版,第104页。
- 曹锦炎 《越王姓氏新考》,《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3期。
- 司马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1747页。
- 司马贞《史记‧越王句践世家》「索隐」,1747-1748页。
-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58页。
- 司马迁《史记‧越王句践世家》,1751页。
- 泷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东越列传》,1228页。
参考数据
- 中华文化网─《越绝书》
- 中华文化网─《吴越春秋》
- 中华文化网─《国语》(包括《吴语》及《越语》)
- 姚彦渠. . 北京: 中华书局(1998)ISBN 978-7-101-02044-1 (中文).
-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校点.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ISBN 978-7-5325-2327-6 (中文).
- 司马迁. . 北京: 中华书局(1992)ISBN 978-7-101-00304-8 (中文).
- 袁康、吴平. .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中文).
- 泷川龟太郎考证. . 台北: 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6)ISBN 978-957-739-156-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