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惔
生平
刘惔年少时清明远达,有独特见解,然而因为家贫,起初未被人重视,唯独王导十分器重他。后来刘惔日渐知名,更娶了晋明帝女儿庐陵公主司马南弟。
永和元年(345年),会稽王司马昱获授命为抚军将军、录尚书六条事,担任辅政工作。而司马昱以刘惔向来擅长言理,于是与王蒙同为谈客,很受司马昱倚重,二人并号为入室之宾。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
同年,征西将军庾翼去世,由庾翼所任的荆州刺史出缺。庾翼原本将刺史一职交了给儿子庾爰之,并上奏求许;而辅政的何充却推举桓温出任荆州刺史。刘惔十分欣赏桓温的才干,但却知道他有不臣之心,于是向司马昱进言,称桓温不可以居于荆州这个能制胜的位置,而且要常抑其位号。如此刘惔反对让桓温出任荆州刺史一职,更劝司马昱自任荆州刺史,以自己为他的军司,但司马昱不听从;刘惔于是请求自任荆州刺史,但司马昱又不听。
刘惔在永和三年(347年)担任丹杨尹[2],任内为政清整,门无杂宾。当时百官时有批评官员,于是诸郡往往都会枚举一些官员罪行上奏,然而刘惔不同意这行为,更认为此风不去,百姓将会离心。于是作为首都建康所在的丹杨首长的刘惔,将这些上奏都压下不作追究。
刘惔后来在丹杨尹任内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性格特征
- 刘惔喜好《老》《庄》,顺应自然。
- 刘惔性格简傲高贵,如一次好友王羲之十分喜爱郗愔的一个由北方南渡的奴仆,更常向刘惔称赞他。刘惔问:「那人比起郗愔如何?」王羲之答:「他只是小人物,怎比起上郗愔呀!」刘惔就说:「若果连郗愔也比不上,那不过是平凡的奴仆而已。」又一次桓温问他:「会稽王(司马昱)他清谈技巧又更进一步吗?」刘惔答:「大有进步,不过仍是第二流。」桓温于是问:「第一又是谁?」刘惔就答:「就是我这些人呀。」可见他自视很高。更有一次殷浩到刘惔处与他清谈,但殷浩及后稍见辞屈,于是只能继续说些虚浮不实的言辞。刘惔见此亦不再回答他。殷浩走了后,刘惔就说:「农家子却硬要学人去清谈议论。」[5]
- 《刘惔别传》载:「刘惔有隽才,其谈咏虚胜,理会所归,与王蒙略同,而敍致过之。」可见刘惔擅长敍述事理。
参考数据
- 《晋书·刘惔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