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上頜骨

前上頜骨英語:)為許多動物顱骨上頜最前端的一對硬骨,多半有牙齒附著。人類的前上頜骨與上頜骨癒合,又稱為門齒骨

前上頜骨
埃及棘龍的顱骨構造,橘色區域為前上頜骨
人類前上頜骨與縫線
基本
发育自內鼻突
标识字符
TA98A02.1.12.031
TA2833
FMAFMA:77231
格雷氏p.162
解剖學術語

人類解剖學

人類的前上頜骨被稱為是門齒骨,為上頜的一部分,附著有兩對門齒,與鼻翼及前鼻棘相連。在鼻腔中,前上頜骨的部分較後方上頜骨向上突出。前上頜骨的腭部部分為橫向發展出來的骨板,在前端具有門齒孔,後方則與上頜骨的腭部部分相連 [1]

胚胎學

在胚胎中,鼻部分發展自妊娠四個月時遷移至胚胎面部上的神經脊細胞。一對對稱的鼻基板(帶有較厚的上皮組織)會開始向內層的間葉組織推進,並形成鼻凹陷,同時分隔出內鼻突及外鼻突。內鼻突則進一步發育成鼻中隔人中及前上頜骨[2]

前上頜骨最早的骨化中心發生在妊娠第七週,位置大約於第二對門齒牙胚處上方鼻軟骨囊外側表層。 在第十一週後額外的骨化中心則發育成為前上頜骨的翼板部分。接著前上頜骨會向上發展並與上頜骨的額突前端癒合,向後發展與上頜骨的齒槽突癒合。在出生之後前上頜骨與上頜骨的分界依然可以分辨,直到五歲之前都能觀察到清楚的縫線[1]

在雙側性唇顎裂的案例中,病患前上頜骨的發展形式與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其子宮內生長過分偏向於水平發展,因此在出生時保有過於突出的前上頜骨[3]

演化歧異

大多數真口類的上顎前端都具有前上頜骨,在較原始的物種中則僅有前上頜骨中心部分存在。二齒魨科的前上頜骨癒合而不明顯,而包含鱘科在內的軟骨硬鱗魚則缺乏前上頜骨[4]

爬蟲類與其他非哺乳類獸孔目在前上頜骨後具有一對巨大的膜內骨,稱為隔頜骨。由於隔頜骨在無冠獸屬(白堊紀的真獸下綱物種)已退化為痕跡器官,因此被普遍認為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獸亞綱哺乳動物。有趣的是,現存的單孔目仍然保有隔頜骨[5][6]

前上頜骨的大小與結構也被科學家用來當作數科蝙蝠分類的依據[7]

參考文獻

  1. Lang, Johannes. . Thieme. 1995 [2019-06-06]. ISBN 978-3-13-79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16).
  2. . Medscape. June 2011 [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3. Vergervik, Karin. (PDF). Cleft Palate Journal. 1983, 20 (4) [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5-18).
  4. . ZipCodeZoo. [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1).
  5. Hu, Yaoming; Meng, Jin; Li, Chuankui; Wang, Yuanqing. . Proc Biol Sci. January 22, 2010, 277 (1679): 229–236. PMC 2842663可免费查阅. PMID 19419990. doi:10.1098/rspb.2009.0203.
  6. Wible, John R.; Miao, Desui; Hopson, James A. .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March 1990, 98 (3): 203–228. doi:10.1111/j.1096-3642.1990.tb01207.x.
  7. Myers, P.; Espinosa, R.; Parr, C. S.; Jones, T.; Hammond, G. S.; Dewey, T. A. . Animal Diversity Web. 2006 [3 Dec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