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韻撮要
《分韻撮要》是記載清初粵語語音的韻書,作者和具體成書年代均不詳,在目前已知的版本中,經由武溪溫儀鳳(岐山)、溫繼聖(端石)二人編訂,嘗為清季中外學人稱引。
版本
《分韻撮要》自清乾嘉以來,翻刻甚劇。現存最早的版本是由廣州雙門底壁魚堂梓行的單行本,由武溪溫岐山校輯,現收藏於德國拜仁州立圖書館。這版本沒有寫明刊刻年份,也沒有前言後記,但封面上寫明是「梓行」,說明並不是根據他人版本而重鐫翻刻,至少可證它是經由溫岐山編訂的第一版本。
另一單行本爲藏於荷蘭萊頓大學圖書館的《元亨字彙分韻撮要》,沒有寫明年份,沒有前言後記,連誰人刊刻都沒記錄。書坊依照正文,把編者補足作「武溪溫岐山溫端石」二人,可證此版本乃根據上述壁魚堂版本翻刻。藏館根據原藏書人魯瓦耶(Jean Theodore Royer)身處的年代,估計刊刻年代大約在十八世紀。岑堯昊考證魯瓦耶最遲在1773年已懂得中文,他這本《分韻》可能是早年購得,或者由其中國朋友若瑟、亞彩所贈,相信此元亨本刊刻於十八世紀中後葉。[1]
後來傳世的《分韻》則多爲合刻本,即在一頁分欄刊印二三書者。合刻本依單行本翻刻,錯訛較單行本多[1]。當中最著名的有1782年[2]的《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3]。1856年,美國人衛三畏根據此版本的《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刻本出版了《英華分韵撮要》。馬禮遜自編書目的手稿,也有《江湖分韻酬世全書》、《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兩部合刻本。若計算不同書坊翻刻的《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或《尺牘輯要分韻撮要合集》,年代由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至1904年(光緒三十年),跨越百載。[1]香港陳湘記書局出版的《新輯寫信必讀分韻撮要合璧》,則是翻刻時間最晚的版本,其錯訛也比前述版本多。
硏究
近代對《分韻撮要》的論述,最早是黃錫凌在《粵音韻彙》收錄的〈廣州標準音之研究〉一文,但他對《分韻》評價不高,認爲《分韻》與當時粵語讀音的差異,只由於《分韻》依據編者地方口音(黃錫凌認爲是南海順德的方音)而非標準粵語讀音。
最先為《分韻撮要》擬定具體國際音標音值的是彭小川(1990)。彭小川認為《粵音韻彙》的差異反映了粵語隨着時間的變化而非地方口音差異。劉鎮發、張群顯(2003)根據來華傳教士的語音描述提出《分韻》修另一套擬音方案。[4]罗言发(2020)根據上述兩文,又提出第三套擬音方案,並用以佐證澳门话在清末民初的音變。[5]
韻部
《分韻撮要》分三十三韻部,每部韻部內小韻按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排列,小韻有字義但大多無反切。
次第 | 平 | 上 | 去 | 入 | 今音(舒、入) |
---|---|---|---|---|---|
一 | 先 | 蘚 | 線 | 屑 | iːn、iːt |
二 | 威 | 偉[6] | 畏 | ɐi | |
三 | 幾 | 紀 | 記 | iː/ei[7] | |
四 | 諸 | 主 | 著 | yː | |
五 | 修 | 叟 | 秀 | ɐu | |
六 | 東 | 董 | 凍 | 篤 | ʊŋ、ʊk |
七 | 英 | 影 | 應 | 益 | ɪŋ、ɪk |
八 | 賓 | 禀 | 嬪 | 畢 | ɐn、ɐt |
九 | 張 | 掌 | 帳 | 着 | œːŋ、œːk |
十 | 剛 | 講 | 降 | 角 | ɔːŋ、ɔːk |
十一 | 朝 | 沼 | 照 | iːu | |
十二 | 孤 | 古 | 故 | uː/ou[7] | |
十三 | 鴛 | 婉 | 怨 | 乙 | yːn、yːt |
十四 | 皆 | 解 | 介 | aːi | |
十五 | 登 | 等 | 凳 | 德 | ɐŋ、ɐk |
十六 | 師 | 史 | 四 | iː | |
十七 | 金 | 錦 | 禁 | 急 | ɐm、ɐp |
十八 | 交 | 絞 | 教 | aːu | |
十九 | 栽 | 宰 | 載 | ɔːy | |
二十 | 兼 | 檢 | 劍 | 劫 | iːm、iːp |
二十一 | 津 | 贐 | 進 | 卒 | ɵn、ɵt |
二十二 | 雖 | 髓 | 歲 | ɵy | |
二十三 | 科 | 火 | 貨 | ɔː | |
二十四 | 緘 | 减 | 鑒 | 甲 | aːm、aːp |
二十五 | 翻 | 反 | 泛 | 發 | aːn、aːt |
二十六 | 家 | 賈 | 嫁 | aː | |
二十七 | 官 | 管 | 貫 | 括 | uːn、uːt |
二十八 | 魁 | 賄 | 誨 | uːy | |
二十九 | 遮 | 者 | 蔗 | ɛː | |
三十 | 干 | 趕 | 幹 | 割 | ɔːn、ɔːt |
三十一 | 甘 | 敢 | 紺 | 蛤 | ɐm、ɐp |
三十二[8] | 彭 | 棒 | 硬 | 額 | aːŋ、 aːk |
三十三[9] | 吾 | 五 | 悟 | ŋ̍ |
參考
- 岑堯昊:〈《分韻撮要》版本與音系新論〉,刊《中國語文通訊》第99卷第1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2020年1月,頁37-72。
- 目前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收藏的《江湖尺牘分韻撮要合集》爲翰寶樓刊刻的殘本,書的上欄是吳郡虞世英(學圃)所輯的《江湖尺牘》,下欄是《分韻》,全書其實沒有寫明刊刻年份,1782年乃書序〈花港主人序〉中的乾隆「壬寅年」。
- 彭小川.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2, (4).
- 劉鎮發; 張群顯. . 詹伯慧、伍 巍、甘于恩 (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06–223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1).
- 罗言发. (PDF).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110–126 [2023-05-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3-30).
- 「偉」無論廣韻導音或今音都讀陽上,似編輯錯漏
- 單母音遇某些聲母時分裂,韻腹下降成雙母音
- 此韻中古來源為疑母模韻,字少
- 此韻中古來源為疑母模韻,導音派陽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