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溪

八掌溪,位于台湾中南部,属于中央管河川,是台南市嘉义县的直辖市/县界溪、嘉义县嘉义市的县市界溪,全长约有80.86公里,流经嘉义县义竹乡布袋镇鹿草乡水上乡嘉义市西区东区嘉义县中埔乡番路乡;还有台南市北门区学甲区盐水区后壁区白河区。流域面积约有474.74平方公里。平均坡度为1:42。

八掌溪
嘉义县番路乡触口龙隐寺前的八掌溪
别名八奖溪、八撑溪、八桨溪
流域
流向台湾海峡
源头 
 - 位置竹崎乡奋起湖
 - 海拔1,940(6,365英尺)
河口虎尾寮
面积474.74平方(183平方英里)
流经国家台湾
本貌
长度80.86(50英里)
平均流量27 m³/s
嘉义市弥陀寺前的八掌溪
台湾嘉义市八奖溪及「八掌溪义渡铁线桥」桥墩遗迹

八掌溪发源于嘉义县海拔1940公尺的竹崎乡奋起湖。于嘉义县布袋镇虎尾寮入海。支流为赤兰溪头前溪

历史

八掌溪的流域中现今并无「八掌」的地名,很多人因此认为溪名由来不是基于地名而来。最常见的说法是,此河坡度较平缓,支流甚多,高达八条以上有如掌形因而得名,但学者认为属于望文生义的传说。

荷兰文献记录西班牙人所称的「」,意为「忍耐河」,因为此河水流很强,就算最强壮的原住民也要二三十人紧靠才敢渡河,须要极大的努力与忍耐,学者郑维中以台语「八掌溪」音译。[注 1]荷兰文献与地图另有记载「」在陆地上的地名和溪名,为麻豆哆啰啯之间的溪名,翁佳音认为即是指「八掌」与今「八掌溪」,可能源自原住民语。[3]:126-129

清治17世纪末郁永河裨海记游》有「夜渡急水、八掌等溪」,其他文献也有称八桨溪八撑溪八奖溪,皆为采闽南语音,而出现的异字写法。亦有说法认为是以八桨船为名,[4]然有反驳认为此溪并不宽,以竹筏即可摆渡,用到八桨船不合常理。推定1810年前后绘制的《嘉庆年手绘台湾舆图》,以及1879年《台湾舆图并说》记有「八掌」、「下八掌」与「八掌溪」。[3]:126-129[5][6]

日治时期早期作八奖溪,1921年改为今名[7]

八掌溪穿越丘陵、台地腹部,是冲积泛滥平原、河口输沙淤积的管道来源之一。山麓冲积扇最为明显,规模也最大,此和其经过断层有关,八掌溪经过触口断层,容易形成冲积扇。八掌溪容易发生河川泛滥,是台南溪河比洪流量(最大瞬时流量/集水面积)的最高值,长期以来屡次造成河流溢流改道,剧烈影响海岸地形变迁、人群移居迁徙。自清初有记录以来,八掌溪共改变河道5次,河道摆幅20公里,发生周期平均60年一次。

八掌溪为距今3,300年前延续将近1,500年的大湖文化,与距今2000年前铁器时期茑松文化的分布北界[8]:22,40-47 [9][10]

2000年7月22日傍晚,八掌溪溪水突然暴涨,正在河床上施工的其中四名工人走避不及受困溪中,互相紧抱等待救援,但官方与各界2小时的救援尝试皆失败,最后在家属与全国电视现场直播观众的注视下被洪流冲走而尽皆罹难。[3]:126-129

水系主要河川

以下由下游至源头列出水系主要河川,其中粗体字为主流河道。

  • 八掌溪嘉义县台南市嘉义市 - 80.86公里
    • 头前溪:嘉义县水上乡、台南市白河区、嘉义县中埔乡
    • 赤兰溪:嘉义县水上乡、中埔乡
      • 沄水溪(温水溪):嘉义县水上乡、中埔乡
        • 石硦溪:嘉义县中埔乡
          • 尖山溪:嘉义县中埔乡
          • 蕉仔湖溪:嘉义县中埔乡
        • 冻子脚溪:嘉义县中埔乡
        • 大湖底溪:嘉义县中埔乡
      • 后坑子溪:嘉义县中埔乡
      • 湾潭溪:嘉义县中埔乡
      • 崠脚溪:嘉义县中埔乡
    • 独座溪:嘉义县番路乡
    • 江某溪:嘉义县番路乡

主要桥梁

嘉义市与中埔乡之间的忠义桥

以下由河口至源头列出主流上之主要桥梁:

注释

  1. 1650年代苏格兰人大卫·莱特()造访台湾,留下台湾地理十一郡省的记载,此文收录于Olfert Dapper《荷使第二及第三次出访中国记》、甘为霖《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等著作,记述第三区大肚王(荷兰语:,直译为「中昼大帝」)所辖的「荷兰语:」(意为忍耐山,郑维中译为八卦山、李雄挥译为大肚山),南侧有「八掌溪(西班牙语:)」。[1]:84-87此处「八掌溪」不能确认是否为今所称之八掌溪;李雄挥译注此溪在台中、彰化一带,译为大甲溪[2]:16-18,25

参考

  1. 郑维中. 初版. 台北市: 如果·大雁文化·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2006-10 [〈福尔摩沙概述〉1650年代]. ISBN 978-986-82416-2-6.
  2. 甘为霖. . [荷兰时代的福尔摩沙]. 由李雄挥翻译. 翁佳音校订 修订新版. 台北市: 前卫. 2017-09: 16–18,25 [1650年代〈本岛笔记〉苏格兰人原着; 收录于1670年Olfert Dapper《荷使第二及第三次出访中国记》加州大学图书馆藏荷文原版; 1676年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藏德译本; 甘为霖1903年康乃尔大学图书馆藏英译本]. ISBN 978-957-801-817-4.
  3. 翁佳音; 曹铭宗. . . 台湾珍藏18 初版. 台北市: 猫头鹰. 2016年1月: 126–129. ISBN 978-986-262-276-6.
  4. 《嘉市文献委员萧藤村新发现》学者寻获碑文 八掌溪原名「八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4年8月13日,自由时报
  5. (地图). [推定1804–1812年调制] [2023-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7) 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
  6. 余宠. (地图). 夏献纶 (编). . 1879 美国国会图书馆. 八掌、八掌溪
  7. 《山川名改称ノ件》,府报第二千三百八十八号,台湾总督府
  8. 李瑞源. (PDF) (博士论文). 指导教授:林瑞明、翁佳音. 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 2015-06-30.
  9. 陈宗仁. (PDF). 汉学研究. 2003-12, 21 (2): 249–278 [2013-08-19]. ISSN 0254-446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04) 国家图书馆期刊文献信息网.
  10. 陈宗仁. . 台湾史研究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 2020-09, 27 (3): 1–42 [2023-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相关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八掌溪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