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協境聖公廟
八協境聖公廟通稱聖公廟,位於臺灣臺南市東區,主祀聖公爺,是臺灣府城聯境八協境的組成廟宇之一[1][3]。聖公爺的身分,目前廟方認為是開漳聖王[4],而在《臺南州祠廟名鑑》一書中記載說是鄭成功的重臣[2],《遇見182:從府城到龍崎》一書則寫說是輔信將軍李伯苗[註 1],為開漳聖王的部將之一[3]。廟宇在日本時代重建後原本位在東門路一段158號上,但因為後來拓寬東門路一段156巷而遷建於今址[3][1]。過去在龍泉井街以東有「聖公廟街」,即得名自聖公廟[3]。
聖公廟 | |
---|---|
基本 | |
位置 | 中華民國(臺灣)臺南市東區泉南里樹林街一段79號[1] |
主神 | 聖公爺(開漳聖王;另有他說) |
建立时间 |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2] |
地圖 | |
沿革
聖公廟的創建年代有數種說法,一說為康熙三十年(1691年)創建的中樓仔聖公廟的分香廟,也有說是建於明鄭時期[5][3]。也有傳說該廟原建於康熙三十年(1691年),為古之「中樓仔」,臺廈道高拱乾建,原為民宅,為祈求合境平安,迎奉聖公爺[註 2][1]。《臺南州祠廟名鑑》則記載創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並提到有與國姓爺廟(延平郡王祠)同時建造的說法[2][1]。
該廟在《重修臺灣縣志》(1749年)有記載,在「大東門內彌陀寺左」[3]。日治時期因為市區改正,該廟在大正四年(1915年)遷建,新址後來列為東門路一段158號,東榮街口一帶[2][3][1]。民國77年(1988年)因為拓寬東門路一段156巷,廟地再次被徵收,後有地方人士許文正捐地,聖公廟乃於現址重建[3][1]。民國78年(1989年)12月遷入新廟後,於次年(1990年)3月14日舉行謝土儀式[6][1]。
聖公廟街
過去臺灣府城東安坊的街道之一,現為東門路的一部分,範圍大約是東門路一段140號到慶東街的部分[5][3]。街名來自「聖公廟」,根據日治初期的記錄,當時聖公廟街人口有114戶,265人[5][3]。後來該地被劃為東門町三丁目[5]。
註釋
參考來源
- 謝奇峰.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頁241. ISBN 978-986-03-9413-9.
- 相良吉哉. 嘉邑城隍廟2002年3月再版. 臺南市錦町二丁目七七番地: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 1933-08-18: 頁3 (日语).
- 許永河.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12: 頁187─188. ISBN 978-986-04-3030-1.
- 吳明勳. . 文化資源地理系統. 2011-08-18 [2017-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7).
-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9-02: 頁316、318. ISBN 957-02-3370-2.
- 聖公廟沿革碑,聖公廟管理委員會,1990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