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台青
催台青,又称吹台青、本土化政策,为中华民国时任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自1971年后所推行的政策。[1]:162政策主旨是起用台湾籍青年菁英担任政府要职[2]。许多中国国民党籍台籍精英皆在此时受到提拔,如林洋港、邱创焕、李登辉、许水德、赵守博等人。
推行
一般认为,蒋经国主导的「青年才俊」政策始于1971年。1971年10月,在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三日后召开的国民党第十届临中全会决议中,采用这个方针。12月,中常会决定了「人才获得扩大方案」由被视为蒋经国的心腹的时任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暨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主任李焕负责运行。[1]:162
在中华民国已快丧失联合国代表时,蒋经国在10月初时计划擢拔台籍人士作为日后因应手段:
无论国际情势如何变化,以本国利益计还是要很现实的寻求与美日之合作,在军事上力求作战自主化,我应有充分之反潜、反快艇与绝对之制空力量。三军全力支持外岛与海域之防卫,警总确保本省之治安与安全,使责有所归。
在政治上——组织弹性化、人事均衡化,今后立法机构之产生应不拘泥于现有法律,并选择适当之台籍人士任必要之职务。总之,确保民心之团结与安定实为当务之急。 在经济上——产业革新化、贸易政治化,只有新技术才能生存发展。 |
||
——《蒋经国日记》,1971年10月1日 |
[4]:204
成果
行政院内阁本土化
蒋经国内阁仍以外省籍阁员为主,但与前几届内阁相比,本省籍阁员比例已明显提升[5]。
内阁 | 组阁年度 | 本省阁员比例 | 增减 |
---|---|---|---|
俞鸿钧内阁 | 民国43年 (1954年) | 5.3% | ▲0.5% |
第二次陈诚内阁 | 民国47年 (1958年) | 8.0% | ▲2.7% |
严家淦内阁 | 民国52年 (1963年) | 10.6% | ▲2.6% |
蒋经国内阁 | 民国61年 (1972年) | 30.0% | ▲19.4% |
若林正丈在《战后台湾政治史》分析「然而,就算起用本省籍政治家。正如台湾省主席及副总统等由「半山」担任所示,仍然依照党内资历来进行。并且,行政院院长、财政部部长、国防部部长以及教育部部长等重要职位皆未激活本省人。即使是蒋经国政权下,本省精英也仅止于从属的地位而已。」[1]:164-165
其他
参考数据
- 若林正丈. . 台大出版中心出版. 2014年3月. ISBN 978-986-350-003-2.
- 王业立、宋兴洲、傅恒德. . 独立作家. 2016-11-25: 300 [2020-01-28]. ISBN 9789869296380 (中文).
自蒋经国接任行政院长之后,实施了一连串「催台青」的台湾青年吸纳计划……从人才任用的本土化开始,慢慢的在重要的职务上拔擢台籍的青年进入权力内核
- 《蒋经国的一生和他的思想演变》,茅家琦着,台湾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ISBN 978-957-0517-96-5
- 黄清龙. . 时报文化出版. 2020年9月初版六刷. ISBN 978-957-13-8262-3.
- 邱育琤、徐永明. (PDF). 国立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报. 2004, (12): 7.
- 许信良明在国民党发表演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纪元,2003/03/18
- 国民党路线之争关键 7张图看懂「吹台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yahoo奇摩新闻,2017/01/25
- 《自立晚报》,1988年9月28日。
- 叶柏祥. . 月旦出版社. 1994年6月. ISBN 957-696-125-4.
- 李登辉首度公开批评蒋经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大纪元,2002/12/2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