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仪是中国、越南帝王妃嫔称号。始于中国三国时代,魏明帝开始设置修仪之号,爵比关内侯[1]。
曹魏始设,晋朝、南朝、隋朝、唐朝时位列九嫔,视为九卿[1]。隋炀帝时,为正二品,列九嫔。唐朝后宫二品是九嫔包括昭仪、昭容、昭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宋朝、金朝也有修仪。
黎初朝(后黎朝初期)时黎圣宗开始设置,位列九嫔,为「三修」之一,后黎朝九嫔分为三昭(昭仪、昭容、昭媛)、三修(修仪、修容、修媛)、三充(充仪、充容、充媛)。阮朝时亦有修仪,为三修之一,地位仅次于三妃(贵妃、明妃、敬妃),高于九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