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郡

交趾郡越南语英语:),一作交阯郡,为中国古代对于越南的一种旧称,为中国西汉唐朝名,相当于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流域。之后交趾从中国独立,但中国、日本仍以“交趾”、“交阯”称该地诸政权宋朝皇帝亦封统治越南红河三角洲的丁朝皇帝为“交趾郡王”。元朝明朝也曾分别短暂设立交趾行省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

历史

前209年7月爆发秦末民变南海郡尉任嚣下属的龙川县令赵佗称王创建南越国之后,分象郡为交趾、九真二郡,属南越国四郡之一[1]。前112年汉灭南越国,于南越国故地设置了十个郡[2],其中的交趾郡下辖𨏩𨻻县、安定县、苟屚县麊泠县曲昜县北带县稽徐县西县龙编县朱䳒县十县,治所𨏩𨻻县。东汉治所龙编县[3]。东汉汉献帝建安年间至东吴初期,交州太守士燮形成独立的割据政权[4]

南北朝时,行政区划改变,至隋灭南陈后,重新设置交趾郡,下辖九县,郡治设于交趾县[5]唐朝武德五年(622年),交趾郡改为交州[6],交趾县则为交州州治[7]

参考文献

  1. 黄淼章《南越国史》,页114
  2. 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3. 《汉书 地理志第八下》
  4. 中文维基百科 士燮条目
  5.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
  6. 新唐书 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7. 日语维基百科 交阯郡条目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