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墓

于谦墓,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南岸的三台山山麓,是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的墓葬。该墓于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建成,最早在于氏家族祖坟内。弘治二年(1489年)时在墓旁建旌功祠。文化大革命期间,于谦墓区的地表建筑几乎被全毁。1982年,于谦墓重修并重立墓碑。该墓坐西朝东,墓冢呈马蹄形,墓前建有墓道,墓道两侧安放有六对石像生。2006年,于谦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谦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浙江省杭州市
分类古墓葬
时代
编号第六批第251项
登录2006年5月25日

历史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朝钱塘(今杭州)人[1]土木堡之变后,时任兵部尚书的于谦与众臣推举朱祁钰为帝[2],并率军成功抵御了瓦剌的入侵[3]。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 ,明英宗返回北京,被景泰帝朱祁钰将禁锢于皇城南宫。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以“谋逆罪”逮捕于谦并将其杀害[4]。于谦死后,都督同知陈逵为其收尸并安葬。天顺三年(1459年),于谦灵柩由他的女婿朱骥迁葬于杭州三台山麓的祖坟中[lower-alpha 1],初建时有7座坟墓,于谦墓居中,墓道两侧建有石翁仲、石兽,墓道上建有牌坊。成化初年,于谦之子于冕为其父上疏伸冤,得到诏复官职。弘治二年(1489年),明孝宗下令在于谦墓旁修建旌功祠,是为于谦祠[1]。万历年间,时任浙江巡抚傅孟春重修于谦祠[lower-alpha 2]清朝同治八年,于谦祠得以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于谦墓区的地面建筑除于谦祠外几乎被全毁。1982年,于谦墓得以重建,原有的7座坟墓仅重建了于谦墓,墓碑由沙孟海题写[1]。1998年,于谦墓的墓道旁重建石像生,其形制仿照明代制度[4]

结构

于谦墓旧照,杭州二我轩照相馆摄于1911年。

于谦墓所在墓区宽23米,长约30米。墓冢坐西朝东,呈马蹄形,前方树有一座墓碑,上方刻有“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字样。墓前有石雕供桌、烛台、香炉等祭祀用具。台基前左右各有一座石构碑亭,碑亭之间建有一座两层三间的明式墓门。门外为长90米的墓道,墓道旁共立有6对石像生,墓道最前端立有一座三门四柱的石牌坊,坊额题有“热血春秋”四字。其旁为于谦祠,其内有介绍于谦生平的展览,现存建筑有门厅、正殿和后殿等,其中正殿面阔五间,宽21.8米,进深14.15米;后殿尚存明弘治年间的《旌功祠碑记》、嘉靖二十年(1541年)《旌功祠重修碑》等碑。[1][7]:273-274

纪念与保护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于谦墓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998年,于谦墓和于谦祠均得到了整修[8]。2006年,于谦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2007年,杭州社会各界人士在于谦墓纪念于谦蒙难550周年[10]

旌功祠大门
旌功祠正殿
旌功祠碑廊
牌坊
墓道与石像生
墓冢

参见

注释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于谦墓
  1. 关于迁葬于谦灵柩的人还有两种说法,分别是于谦的儿子于冕,以及于谦的养子于康[5]
  2. 这次重修在民间传说中被塑造成了于谦托梦的结果,这个民间传说在日后逐渐形成了杭州当地“于祠祈梦”的风俗[6]

参考文献

  1. . 杭州地情网. 2009-08-24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中文(中国大陆)).
  2. 《明史·于谦传》: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3. 《明史·于谦传》:庚申,寇窥德胜门。谦令亨设伏空舍,遣数骑诱敌。敌以万骑来薄,副总兵范广发火器,伏起齐击之。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砲死。寇转至西直门,都督孙堂御之,亨亦分兵至,寇引退。副总兵武兴击寇彰义门,与都督王敬挫其前锋。寇且却,而内官数百骑欲争功,跃马竞前。阵乱,兴被流矢死,寇逐至土城。居民升屋,号呼投砖石击寇,哗声动天。王竑及福寿援至,寇乃却。相持五日,也先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谦调诸将追击,至关而还。论功,加谦少保,总督军务。
  4. . 新华社上海频道. 2005-09-09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2) (中文(中国大陆)).
  5. 钱国莲; 项文惠. . 杭州大学学报. 1997-03: 151–152.
  6. 杜正贞. . 民俗研究. 20091-02: 109–119.
  7. 黄濂,包贵智编著.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1-08: 326. ISBN 7-5010-0339-4.
  8. 应舍法. . 浙江日报. 2001-07-17: 12.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 2006-05-18 [2016-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中文(中国大陆)).
  10. . 杭州日报. 2007-04-06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中文(中国大陆)).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