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路

三线路,又称为三线道路,是指台湾台北日治时代初期兴建的4条市区主干道路,主要利用台北府城城垣拆除后的空间,在城墙原址上改筑由安全岛分隔成3个分隔道的道路,因而得名。其分为东南西北四段,依序大致等同于今之中山南路爱国西路中华路忠孝西路

三线路
日治时代的三线路
表记
汉字
白话字
台罗拼音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三线路沿路设置行人步道,步道和安全岛上种植树木,因景观秀丽而有「东方的小巴黎」之称。而日本统治当局延续前清时期的规划,将原台北城区域做为总督府总督府法院台银总行、台电本社等高端政府机关及国策会社的中央办公区,三线路除了是原台北城区域的边界之外,也构成今日台北市区道路系统的最初骨干。

1930年代,台湾兴起自由恋爱的风气,当时三线路人车稀少,是情侣约会散步的好地方;而台语流行音乐的著名作词家周添旺所写的《月夜愁》歌词中,亦提及了年少女子于三线路等待无缘爱人的凄美故事,也反映那个时代的台湾社会状况。[1]

历史

  • 明治34年(1901年):公布「第二次市区改正计划」
  • 明治37年(1904年):撤除城墙
  • 明治42年(1909年):「三线道路」竣工

沿线设施

注释

  1. 《月夜愁》:「」

参考文献

  • 庄永明,《台湾鸟瞰图》,远流出版公司,1996
  • 又吉盛清着,魏廷朝译,《台湾今昔之旅》,前卫出版社,1997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