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及第

三及第粤拼:saam1 kap6 dai2;国际音标[saːm˥ kʰɐp̚˨ tɐi̯˧˥])是一种夹杂文言文官话白话文以及粤语白话文的一种书写文体。三及第早在清朝时出现,例如招子庸作品粤讴,或邵彬儒作品《俗话倾谈》都是以「三及第」形式创作的。这种「三及第」文体流行在 1940年代直到 1960年代的香港新闻纸[1]。早期广州新闻纸亦有[2],作者可以随意在一篇文章中使用这种文体来达到不同的效果,用文言令读者觉得格外严肃,用官话就较之为中性,用广东话则对于以其为母语的读者觉得亲切。

例子

于宋词,更见文言白话方言三合,可举一词为例──「向尊前酒底,见得些时,似凭地好,能得几回细看。待不眨眼儿觑着伊,将眨眼底工夫看几遍。」

此即是「三及第」的词。此词为赠妓之作,文中有白,白中有文,实在比南宋文人堆砌出来的词更好,尤其是结煞两句,即是「睇到唔眨眼」而已,他却铺排得十分自然流畅。若非兼文兼白,那得有此好句。

盖宋词本来入乐,唱词即不宜太文,文则只能咏诵,不宜歌唱,昆曲受到淘汰,即因其太文。是故「三及第」文体则必能永久。

香港的三及第作家[3]

  • 黄言情
  • 邓羽公
  • 任护花(周白苹)
  • 衬叔
  • 忠义乡人
  • 林沈
  • 陈鲁劲(我是山人)
  • 高雄(经纪拉、三苏)
  • 陈霞子
  • 林寿龄
  • 江之南
  • 黎彼得 (填词人)
  • 黄沾

作家金庸创办《明报》初期,也使用这样的文体,博取市井认同,拓展销路。[4]

参看

参考

  1. Cantonese as Written Language, p127, Don Snow, Hong Kong Univsersity Press, ISBN 978-962-209-709-4
  2. .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4. 黄仲鸣. . 文汇报副刊. [2019-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9).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