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73飞弹

Vympel R-73俄语:NATO代号为AA-11箭手)是一款由闪电机械生产设计局于70~80年代开发的短程红外导引空对空飞弹,是苏联俄罗斯最先进的短程空对空飞弹。它也普遍被认为是最难以对付的现代空战武器之一。

R-73飞弹
北约代号:AA-11弓箭手(Archer)
1999年莫斯科航展上的R-73飞弹。
类型短程空对空飞弹
地对空飞弹萨玛尔防空飞弹
舰载防空飞弹(9M100)
原产地 苏联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85年~现今
使用方参见使用国
参与战争/冲突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战争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生产历史
研发者闪电设计局OKB-134
研发日期1973年
生产商 苏联莫斯科公共机械制造厂
 俄罗斯杜克斯开放式股份公司
 提比里斯飞机制造厂
 塔姆管理公司
基本规格
重量105公斤
长度2.93公尺
直径16.5公分

弹头连续杆式高爆战斗部
弹头量7.4公斤
引爆机制触发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
R-73EL、R-74ML:雷射近炸引信

发动机固体燃料火箭引擎
有效负载60g[1]
翼展51公分
作战范围R-73A、E型:30公里[2][3]
R-73M、RVV-MD:40公里[2][4]
速度2.5马赫
制导系统中途头盔瞄准器指令导引惯性导航
末端红外线导引
转向系统推力矢量控制飞行控制翼
发射平台
Vympel R-73(AA-11)
R-73Ae, R-27R1(AeR1), R-27T1(AeT1),和Kh-59MAe于1999年莫斯科航展
在俄罗斯 "Armiya 2023" 展场中的R-73E
MiG-29 左翼下挂载R-73/AA-11

研发过程

R-73红外导引短程空对空飞弹是研发来取代早期在苏联战机上所使用的短程R-60(AA-8蚜虫)飞弹,计划于1973年开始进行,1982年投入使用,并于1984年正式服役。[5]

R-73是一枚红外线导引(热导引)式的飞弹,配备一具灵敏且低温冷却式的寻标器,并真正具有「离轴攻击」(英语:)的能力:寻标器可以「看见」距飞弹中心轴上40°的目标。[6]它可由配戴谢尔-3UM(俄语:头盔瞄准具的飞行员以目视的方式锁定目标。最小的攻击范围大约300公尺,且在同高度下最大射程几乎达30(18.6英里)

R-73是一种高机动性的飞弹,1990年两德合并后,西方获得了配属给东德米格-29战斗机的R-73飞弹。[7]在测试中,R-73在各个方面都优于美国AIM-9M飞弹,[8]因此促使了响尾蛇和其他短程空对空飞弹的发展,诸如ASRAAM飞弹IRIS-T飞弹云母飞弹巨蟒4型飞弹以及在2003年服役的最新AIM-9X响尾蛇飞弹

北约阵营中与R-73相似的飞弹,如美国新型的AIM-9X响尾蛇飞弹离轴角度高达了90°,配上头盔瞄准可以让飞弹离开发射架后往上爬升180°掉头攻击后方敌机。

从1994年以来R-73飞弹因应量产而衍生为R-74EM标准型(原R-73M),并于1997年服役。R-74EM有更远的射程与更大的寻标角度(达60°的离轴攻角),以及改良型的反红外对抗措施(英语:)。[9]

使用此种飞弹的飞机有米格-29苏-27及其改进型号,而且可由升级过的米格-21米格-23米格-35战斗机苏-24苏-25战机所携带。它也可被俄罗斯攻击直升机所配备,包括米-24雌鹿直升机米-28攻击直升机卡-50攻击直升机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中,根据对乌克兰战机飞行员的采访,R-73飞弹受等干扰物影响时的作战能力不佳,导致该飞弹很难攻击俄罗斯的见证者-136无人机,迫使飞行员只能在靠近无人机后用30毫米机砲近距离射击。[10]

作战纪录

1996年2月24日,在古巴组织“兄弟救援会”的3架西斯纳天空大师民用机在迫近古巴领空(古巴声称已入侵领空)时,被古巴空军的1架米格-29UB战斗机发射R-73飞弹击落其中2架,并造成美国及古巴关系紧张[11][12]

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战争期间,埃塞俄比亚苏-27战斗机和厄立垂亚的米格-29战斗机均使用R-73飞弹进行战斗。除2次击坠数之外,其他所有击坠数均由红外导引R-60飞弹和R-73飞弹完成。

2008年3月18日,俄罗斯空军的一架米格-29战斗机阿布哈兹上空拦截并发射R-73飞弹摧毁了一架格鲁吉亚埃尔比特爱马仕450无人机[13]

2019年2月27日,印度官员声称印度空军一架米格-21战斗机2019年查谟和克什米尔空袭中成功使用R-73E飞弹击落一架巴基斯坦F-16战斗机[14]但巴基斯坦当局否认飞机失事。[15]

2022年5月7日,乌克兰海军副司令伊格·贝德扎伊(Igor Bedzay)上校驾驶的米-14直升机俄罗斯苏-35战斗机击落身亡。据报导,苏-35战斗机在使用30毫米机砲首次射击失败后,转而发射R-73飞弹成功摧毁了直升机。[16][17]

型号

  • R-73A - 初始型号,具有±40°离轴攻击能力及20公里作战范围。
  • R-73E - R-73A型号的改进版本,具有改良的导引弹头、4个姿态传感器和加大的火箭推进器。可通过谢尔-3UM头盔瞄准具指定目标,具有±45°离轴攻击能力、8公斤战斗部及30公里最大作战距离。[3]
  • R-73EL - 使用雷射近炸引信的R-73E型号版本。
  • R-73M - 1996年推出的改进版本,具有改良的电子设备和导引弹头,可以探测视野中±90°的目标。射程提升至40公里。
  • SAMAR - 萨玛尔防空系统英语:,意为:保证报复用面对空飞弹),印度空军使用的地对空飞弹型号。由R-73E型号重新编程电子系统以用于地对空作战。
  • R-74 (俄语:) - 改进型号,具有±60°离轴攻击能力。[18]
  • R-74M (俄语:) - 改进版本,具有±75°离轴攻击能力、全数字化和可重新编程系统。
  • R-74M2 (俄语:) - R-74型号用于苏-57战斗机的低横截面版本,可对标西方国家的AIM-9X响尾蛇飞弹ASRAAM先进短程空对空飞弹[18]
  • R-74MK - 预计用于第五代战斗机的R-74飞弹改进型号。带有无线电近炸引信及40公里射程。[18]
  • R-74ML - 使用雷射近炸引信的R-74型号版本。[18]
  • RVV-MD - R-74型号的外销版本,具有±75°离轴攻击能力、8公斤战斗部及40公里射程。[19]
  • USR-73 - 带有主动导引弹头且不含火箭推进剂的训练用型号。
  • 9M100 - 舰载防空飞弹型号,使用于鲁道特防空飞弹系统

使用国

R-73系列飞弹使用国,蓝色为现役,红色为退役

现役国

退役国

参考文献

  1. Norman Friedman. . US Naval Inst Pr. 1997: 422, 423. ISBN 1-55750-268-4.
  2. . Global Security. [3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3. . Rosoboronexport. [2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8).
  4. . Rosoboronexport. [2 Februar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5. . [2023-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2).
  6.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 Limited. . [23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5).
  7. Menon, KB. . [11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5).
  8. . [11 June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March 2019).
  9. Barrie, Douglas and Pyadushkin, Maxim. "R-77, R-73 Missile Upgrades Emerge". Aviation Week. 13 August 2009
  10. . 13 December 2022 [2022-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11.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Human Rights Library. . 1999 [2019-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7).
  12. . [10 Sept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7).
  13. . YouTube. [23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2).
  14. . Zee News India. Essel Group. 2 March 2019 [8 May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15. Indian Radar Data That Supposedly Proves They Downed An F-16 Is Far From "Irrefutab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8 April 2019, The War Zone
  16. . www.eurasiantimes.net. 9 June 2022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
  17. . www.thetimeshub.in. [2022-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18. Piotr Butowski: Russia is preparing a precision guidance revolution for its fast jet, strike, and bomber forces. Jane’s International Defence Review, August 2014, Vereinigtes Königreich, 2014.
  19. . eng.ktrv.ru. [2022-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
  20. . [23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21. . Bangladesh Military Forces - BDMilitary.com. [23 December 2014].
  22. . YouTube. [23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1).
  23. . [201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7).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R-73飞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